清華大學「捷英文物館」落成 典藏東亞近代文物

清華大學捷英文物館今天落成。圖/清大提供

國立清華大學「捷英文物館」由名譽博士、臺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捐款興建,田中央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黃聲遠領軍設計、歷時三年打造,將典藏哲學所特聘講座教授、中研院院士楊儒賓夫妻捐贈的近4000件東亞近代文物,以「根植清華、連結東亞」的理念,展現清大人文學術視野,也成爲新竹第一座國際級文物館,於今天落成。

清大指出,曾繁城感念父母曾捷、黃月英撫育之恩,將文物館命名爲「捷英館」。曾繁城與妻子陳韓,及文物捐贈者楊儒賓、方聖平夫妻今都出席落成典禮,並在建築師黃聲遠的導覽下,參觀該文物館。

捷英文物館目前已收藏近4000件東亞近代文物,主要來自楊儒賓與方聖平夫妻的捐贈,未來藏品總數預計逾6000件。藏品涵蓋明清以降4百年來漢字文化圈的文物史料,包括中日臺韓鴻儒、政治家、書畫家、漢學家、外交使節的書畫、手稿及書信,歷史價值極高。

清大表示,楊儒賓在清大任教三十多年,教學研究之餘,以其專業及獨到的眼光,收藏了許多珍貴的東亞文物,如今悉數捐贈清華,爲捷英文物館奠定了豐富的館藏基礎。

除了慷慨捐贈文物,楊儒賓近年更發想、策畫「中華民國渡海七十週年」、「1949的戰爭記憶」、「近世旅日華裔文化人書畫」等主題特展,對文物館的籌建貢獻良多。

「文物自己會說話。」楊儒賓說,透過各種因緣,許多在戰亂下流離失所的文物來到他的手上。他說,這些珍貴歷史文物可以更客觀地呈現歷史,提供一個較少爭議的方式來討論敏感話題,化解意識形態的對立,發揮獨特的話語權,「它們雖來自戰亂的惡因,但我希望它能結出極好的善果!」

捷英文物館館長謝小芩指出,清大本身就是一所歷史獨特的大學,創立於革命動盪之際,東西文化交會之處,以庚子賠款退款興學,1949年後在臺建校,校史與東亞近代發展及國際局勢習習相關,「清大作爲這些珍貴歷史文物藏品的載體,並發展詮釋權,實在最適合不過。」

謝小芩也透露,文物館將於明年秋天舉辦開館大展,主題就鎖定在民國誕始的1911年,展出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的重要文件史料,並呈現這段歷史對臺灣的影響。這一年也是清華大學創立之年,以此作爲開館大展主題,深具意義。

建築師黃聲遠以「多元歷史視角及溫柔對待環境的建築」理念來設計文物館,這裡原來有一處圍繞在果樹林間的農家老三合院。爲最大程度保留原貌,黃聲遠把文物館蓋成了ㄇ形,讓老三合院成爲新三合院東廂的一部分,蓮霧、芒果、龍眼樹仍在館舍間茂密生長,結實累累。

老三合院如何保留或拆除的議題已在校內討論了二十多年,黃聲遠承接了保留老三合院精神的主旨,提出整合方案,針對正房結構予以安全補強,並清理已傾頹的附屬增建空間(左右廂房)。未來師生仍能從內、外穿越這座與地景融合、隨地勢起伏的文物館,從土地公廟漫步至教育大樓。內部空間也突破傳統展廳設計,寬窄高低交錯,呈現自然流動的姿態,爲未來的文物展出方式保留最大的想像與彈性。

爲保護珍貴文物,黃聲遠將典藏庫房設計在文物館的核心處,周圍皆以宛如護城河的雙層牆包覆保護,環繞着除蟲室、研究室、及適合展出文物及相關說明的展間。特別配置的多面觀景窗,也讓觀展者遊走館內時,仍能隨時與當下戶外的時空參照,與環境保持連結。

捷英文物館設計與地景融合,線條流動。圖/清大提供

國立清華大學「捷英文物館」今天落成,將典藏哲學所特聘講座教授、中研院院士楊儒賓夫妻捐贈的近4000件東亞近代文物。圖/清大提供

捷英文物館呈ㄇ形,將老三合院納入成爲「新三合院」。圖/清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