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薛瀾:AI可能帶來幾方面風,要重視風險防控

7月4日消息,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分享了三個方面的看法:人工智能未來帶來的收益和可能帶來的風險;人工智能治理方面中國做過什麼樣的實踐,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啓發;人工智能的國際治理問題。

他談到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收益時舉例, 2015年全世界193個國家在聯合國共同簽署了SDGs(人類可持續發展目標),希望到2030年能夠推動人類社會更好地發展。193個國家所簽署的SDG一共有17個目標,下面有169個具體的指標。總體來講,人工智能會對169個指標裡面134個帶來積極促進作用,也有可能對其中59個產生不利影響。

他舉例道,目前,人工智能可能帶來一些風險。第一:技術內在問題,包括所謂幻覺,另外自主人工智能系統長遠來講,受到自主發展的可能對人類社會的威脅;第二:基於技術開發帶來風險,包括數據安全問題、算法歧視、能源環境等問題;第三:技術應用,包括誤用或者濫用,長遠對社會就業帶來影響。這些問題都是不可忽視的。

在科技領域,很多技術都像硬幣的兩面,在帶來正面效應的同時也會存在風險,而人工智能可能只是一個比較突出的領域。如何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儘可能地讓它收益最大化?同時把風險降到最低?

他表示,中國在過去這些年的實踐當中已經建立了相對比較完整的體系,首先在底層產業應用方面有一系列法律法規去推動人工智能的合理發展。針對算法、算力、數據有一系列治理規則。同時,針對它的風險也有很多基本規則。2019年發佈《人工智能治理準則》,包括《倫理準則》。另外,針對相關很多問題的法律也出臺,針對專項及具體場景應用都出臺相應治理規則。構建了多維度、多層次、多領域、多舉措的整體治理體系。(湯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