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站上風口,但產業化仍在路上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朱玥怡)“(氫能業務)虧損處於合理水平不會帶來風險,預計4至5年後逐步轉向盈利。”8月26日,貝殼財經記者關注到,佈局了氫能業務的光儲逆變器企業陽光電源(300274.SZ)在其最新的電話會上給出了氫能業務的盈利時間表。

今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後,氫能關注度高居不下。隨着中報季來臨,氫能板塊企業亦紛紛交卷。而從業績表現來看,氫能產業尚處在”黎明前的黑暗”。

主營氫燃料電池的國鴻氫能(9663.HK)此前發佈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今年上半年股東應占虧損約爲人民幣2.03億元至2.1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24億元出現虧損擴大。

就虧損原因,國鴻氫能表示,公司在上半年推動新一代產品進入量產導入階段,但該新產品仍處於小批生產階段,致使毛利出現暫時性相對較低的情形。此外報告期間公司持續加大氫燃料電池電堆、系統、發電系統及電解水制氫等各類重點項目的研發投入導致研發費用同比增加,且報告期間應收賬款賬齡延長導致信用減值撥備增加。

同樣主營氫燃料電池的億華通(2402.HK)也預計虧損將出現擴大,預計今年上半年錄得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將較上年同期的0.7561億元人民幣增加約80%,原因包括報告期內公司銀行貸款利息支出同比增加,同時整體毛利率的下降導致毛利額同比減少,以及因匯率變化確認的匯兌收益同比減少。

陽光電源的氫能業務聚焦於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氫系統及解決方案,公司介紹稱其柔性制氫系統適用於能源電力、工業、交通多種應用場景,已在吉林、寧夏、內蒙古、甘肅、湖北等多地風光水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上市公司2023年年報披露顯示,陽光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報告期內淨利潤爲-1.14億元。

“目前只能是熬着。”一名業內人士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從行業整體來看,入局的企業越來越多,央國企也紛紛加入,同時國家持續出臺相關促進行業發展的新規與細則,方向是沒有問題的,只是需要執行層面更有效解決行業發展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