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友好也是暖心的民生

眼下,在重慶兩江岸畔、老舊街區、廢舊倉庫裡生長起來的各種新奇店鋪,似乎越來越難用傳統商業業態給它們分類。位於重慶南岸區下浩裡的和山茶食便是如此。開發中式茶點、打造茶敘空間、推出獨特文創……目前,這家因頂流明星慕名光顧、引來衆人打卡的網紅小店又選擇再進一步:推出藝術展覽空間——雖然還在裝修完善中,各類展覽的排期已到了5月。

新年伊始,中國青年報社“中國式現代化——青春‘記’行”記者團來到重慶,探訪這座城市因何而走紅、因何讓衆多年輕人慕名而來。幾天時間裡,我們找到了些許答案。

在城市改造“老街新生”過程中,“很重慶”的下浩裡無情拒絕了賣特產的、做古玩的,卻對年輕的主理人三顧茅廬,甚至對這些青年創業者張揚的個性都青睞有加。在他們看來,相較於“千店一面”的連鎖店,主理人的個性、喜好、創意、自成體系的商業邏輯,決定着青春小店的獨特與不可複製。時下,“同質化”成爲困擾全國老鎮古街打造開發的一道難題,下浩里正試圖以“青春小店方案”率先破題。

2024年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列爲2025年的重點任務。2024年6月,重慶入選首批中央財政支持的城市更新行動試點城市,爲其他地方提供經驗做法。

位於江北區合作村的初樂韓食酒館,雖是小店卻是整個重慶韓式牛腸燒烤的“首店”,即便身處偏僻巷弄卻也總是食客盈門;一個手工漢堡店,面積小到打個照面都要側身而過,但一根由樂高積木巧妙裝飾的立柱卻使小店聲名遠播,成爲頗具流量的網紅打卡地;在沙坪壩“國王的泥匠”陶藝店中,由於能準確與時下青年共情,爲情緒埋單的顧客總是將小小手辦買到斷貨。

對重慶而言,城市更新不光是空間上、物理上的改造,還要促進社區民生改善,實現城市與人的和諧共生。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爲大。”2024年4月,在重慶市九龍坡區民主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曾是爲國家作出貢獻的建設廠宿舍區的民主村,隨着時代發展轉型而沒落。前些年,尷尬地夾在繁華商圈之間。經過“留、改、拆、增”城市更新,既完善了居住功能,又在恰當的區域見縫插針地增加了便民社區商業體、休閒設施,精心設計改造但又不留痕跡,讓商戶與住戶水乳交融。像老樹生花,民主村活了,火了。

在這裡,老人會端着茶水杯坐在咖啡店前的帳篷下閒聊,旁邊是喝着卡布奇諾的情侶。老人們隨時可以在店裡加開水,小店主人也樂於提供,老人們的“報答”有時是一捆新鮮的蔬菜,有時是一瓶炸得噴香的油辣子。

曾漂泊在外的青年,往往被網絡上的溫情畫面打動,這一刻走進了現實,與那些老舊街區裡的老人,實現了最暖心的民生相遇。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