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盤數量多,千億中銀基金多隻基金爲保殼而忙,擬修改基金合同
文/劉振濤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10日以來,公募市場已有56只基金(只包含主代碼)因觸發合同中終止條件或者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審議通過而清盤。同時,也有近百隻基金髮出清盤相關提示公告,面臨着清盤風險。
面對這些面臨清盤風險的基金,有的基金公司會選擇讓其清盤,進而從內部進行產品的優化調整,還有的公司未雨綢繆,會想盡辦法來幫助基金“保殼”,以求其能夠繼續運作。
中銀基金近期以來就有多隻基金在爲後期“保殼”而忙。
4月11日,中銀基金髮布了關於中銀鑫利靈活配置混合(下稱“中銀鑫利混合”)基金擬召開基金持有人大會的第二次提示公告。根據公告內容,中銀鑫利混合將於近期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修改基金合同的議案,大會投票時間爲2024年4月12日至2024年5月13日17時。
據第一次提示公告顯示,中銀鑫利混合此次召開的持有人會議,審議的修改基金合同議案,擬修改基金合同中關於基金終止運作的條款。
根據基金合同顯示,“基金合同生效後,連續2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少於200人或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況,基金管理人應當在定期報告中予以披露,如果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少於200人或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基金將終止運作,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審議。”
而擬修改後的條款爲,“如果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少於200人或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況,基金管理人應當在10個工作日向證監會報告並提出解決方案,如持續運作、轉換方式、與其他基金合併或者終止運作等,並在6個月內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審議。
對比發現,新條款刪除了“基金將終止運作,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審議”的表述。
資料顯示,中銀鑫利混合成立於2016年3月24日,距今運作8年之久。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末,該基金資產淨值爲5030.49萬元,距離5000萬元一步之遙。並且,財報顯示,在2023年第四季度,該基金出現過連續2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低於5000萬元的情況。
由此來看,中銀鑫利混合此次修擬改基金合同中關於基金終止運作的條款,意圖防止基金因觸發清盤條件而自動終止的風險,以求能夠讓基金持續運作。
梳理中銀基金近期的公告,不只是中銀鑫利混合一隻基金擬修改基金合同來“保殼“。
4月1日,中銀遠見成長混合發佈擬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的第一次提示公告,會議擬審議修改基金合同的議案,修改的條款也是基金終止運作的條款。
合同條款修改前爲“如果基金出現連續5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低於5000萬元或基金份額持有人少於200人,基金將終止運作,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審議”。
合同修改後的條款變爲“如果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少於200人或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況,基金管理人應當在10個工作日向證監會報告並提出解決方案,如持續運作、轉換方式、與其他基金合併或者終止運作等,並在6個月內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審議。“
根據基金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末,中銀遠見成長混合基金資產淨值爲5658.11萬元。
3月19日,中銀新能源產業股票也同樣發佈了公告,擬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審議關於基金修改合同條款的議案,修改的合同條款也同樣是終止運作的條款,將原本的觸及條件後自動終止運作,改爲了後續持續運作、轉換、合併或清盤等,由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審議。
中銀新能源產業股票成立於2023年7月11日,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末,基金資產淨值僅3200多萬元,不足5000萬元。
據瞭解,中銀基金在2023年就曾做過同樣的舉措。中銀美麗中國混合在2023年4月7日發公告稱,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審議修改基金合同中關於基金終止運作條件的條款。
不過,第一次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失敗了,參與人代表的基金份額不足總份額的50%。隨後,不甘心的中銀基金在2024年2月2日又發佈公告,就中銀美麗中國混合修改基金合同條款的議案第二次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
而根據發佈的大會情況公告,中銀美麗中國混合第二次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又召開失敗了。
如今,中銀基金旗下3只基金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擬修改基金合同中終止運作的條件條款,這3只基金的命運如何?有待時間驗證!
中銀基金擬修改基金合同條款,背後大有深意。
中銀鑫利混合的基金經理爲賀大路,擔任基金經理僅311天,並且僅管理着中銀鑫利混合這1只基金。同樣,中銀遠見成長混合的基金經理爲蔡國棟,擔任基金經理僅224天,也只管理着1只基金。
如果中銀鑫利混合和中銀遠見成長混合後期清盤,基金經理將面臨無基金可管的風險,並且基金經理都還是新人,基金清盤後,就少了鍛鍊的機會,對於中銀基金培養新人不利。
中銀新能源產業股票的基金經理周斌擔任基金經理也僅2年時間,並且這隻基金成立不足1年。如果後期基金清盤,對於基金經理的鍛鍊和聲譽或許也會帶來不利影響。
從中銀基金自身來看,中銀基金是一家老牌基金,截至2023年末,中銀基金管理公募規模爲4846.35億元。雖然中銀基金管理規模較大,但存在偏科現象,固收重而權益輕。
Wind數據顯示,2023年末,中銀基金股票型產品16只,規模爲42.27億元;混合型產品53只,規模爲279.45億元;債券型產品68只,規模爲2525.12億元;貨幣型產品6只,規模爲1988.32億元。
從規模上來看,2023年末,中銀基金權益類產品(股票型和混合型)規模爲321.72億元,規模佔比不足10%;固收型產品(債券型和貨幣型)規模爲4513.44億元,規模佔比超過90%。
此外,wind數據顯示,過去的2023年,中銀基金旗下有14只基金清盤,在市場清盤數量最多。而截至2024年4月10日,2024年以來,中銀基金旗下已經有4只基金清盤,清盤數量排在前面。並且,2023年和2024年目前清盤的產品中,大部分都是權益類產品。
通常,對於中小型基金公司,尤其是產品線較少的公募公司來說,面對基金清盤風險或後期可能清盤時,他們可能會採取措施進行“拯救”。相比之下,大型頭部公司通常更爲從容,他們可能會通過清理旗下的“迷你基金”來優化和調整產品結構。
但是從中銀基金來看,本身中銀基金權益類產品相對較弱,加之近1年多來以來已有18只基金清盤,多是權益類產品。這種情況下,如果中銀基金旗下的部分權益類產品繼續清盤,對於中銀基金品牌價值或帶來不利影響。
由此來看,中銀基金在後期需要控制好基金清盤數量,進而想辦法管理好權益類產品,不斷提升權益類產品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