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中央地方齊心重建花蓮
○四○三大地震後,實體建物重創最重的花蓮,除了紅單政府拆除進度可見,白單住戶對於補強或是重建的管委會討論則是緩步微吟。沒單的我們自主到鄉公所申報,村幹事只說收到國稅局明年可以減免,餘無收到其他指示,更不用說,一個九千元(不含吊車及安裝)的水塔要等近一個月,慢一點訂貨者則是已坐地起價兩萬七千元起跳,能等就等,不能等的就自己動手。
實體道路重創的中橫東段太魯閣至天祥和宜花公路,因地震造成的多處舊傷新痛破碎段的隱形危險,無來由的坍方甚至會造成旅客心理恐慌,對於花東以服務業爲重要收入的農漁觀光產業,都不會只是短時間的衝擊,這不是一個月可以化解,其他無災的景點也成了重災戶。
不同以往第一時間成立跨中央及地方的重建委員會,統一資訊發佈有效率的重建節奏,這次只看到「一個要錢,一個說已投入多少經費」的平行對話。
隨着時間流逝,受創的居民和業者的生活焦慮及不安定感遞增,卻找不到安心的答案。產業界及居民不在意美化的話術及畫在空中的支票,重點是想知道完整統一的訊息及步驟,不只花蓮,連臺東業者也進入焦慮狀況,不得不想方設法找到任何機會發聲。
一個月了,資訊公開透明、中央地方齊心協力有那麼困難嗎?不互責、統一口徑一起面對,不同部會橫向合作,發揮更大的效果,是在地衷心期盼。產業重建更要因地制宜,而不是「一套到底」的補貼策略。將心比心瞭解「花東人長久不像離島卻又常關島,被長年差別對待的心中苦」,中央地方齊力解決居民安居、服務業生計、農漁生鮮直銷通路,行旅安心…等問題,並告訴大家,太魯閣受傷,其他地方仍是觀光的淨土、旅遊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