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得只剩下房子【有房沒錢篇】/翻修兼顧3要素

「若晨室內裝修」常爲長者做無障礙空間的環境改造。圖/若晨室內裝修提供

「安居」是人生的基本需求,在臺灣,六十五歲以上居住於家宅者,住宅所有權爲「自有或家人的」高達九十四%以上,但是有房就能安居嗎?事實上,有愈來愈多「窮得只剩下房子」的人,此生最大資產就是房子,但是漫長的老後,卻很難只仰賴房子。

《橘世代》將連續三週推出「窮得只剩下房子」系列報導,本週您將看見,房子對有些人來說,不僅不是資產還是負債。貧苦老人的殘破屋子如何能夠「好好住」,是需要多方協力的。

「若晨室內裝修」專案經理徐宛菱曾當過長照單位的個管師,爲許多長輩做過居家環境改造,她認爲,「房子」之所以能成爲「家」,必須兼安全、個別化及溫度三要素,因應個人生活習慣或是疾病做的個別化調整,也要兼顧室內美感,與家人互動連結的巧思設計。

一個人會隨着生命不同階段,對房子有不一樣需求,而且房子也會老會舊,若要住在屋齡已久的自宅養老,就會需要空間的重新思考、整理。徐宛菱整理了關於房屋修繕、安全維護的可用資源。

一、長照2.0服務中,有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三年四萬元補助上限。適用於有房屋所有權狀者,租屋者則需要取得房東同意書。

二、各地方政府會有老人住宅修繕的計劃,通常需要低收或是弱勢等福利身分,可洽戶籍地區公所。

三、內政部有住宅修繕貸款,最高可貸八十萬元,可查詢「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補貼」。

四、住宅用火災警報器或更換熱水器也有補助,可洽轄區消防局。

五、許多社福團體也都會幫助貧困弱勢老人修房子,例如:竺樂種子基金會、慈濟安美計劃。

從未睡過牀卻認真生活在學校屢獲模範生的貧苦孩子、廿幾年來蝸居在帆布蓋起來的居所的阿公、屋子蓋好後哭着捧着一個月的補助款說要捐給需要的艱苦人的阿嬤…,善種子義工團共同發起人林其茂說,他一開始只覺得自己的專業可以做些事,但這幾年下來,他不確定這些人的生命有沒有被改變,反而是這些所謂「弱勢」的人們,打開了他及義工夥伴們的生命寬度。進數位版看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