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化升溫 牽動人民幣國際化
2023年1~11月人民幣國際支付佔比變化
人民幣國際化逾十年,2023年以來,俄烏戰爭與地緣政治波動讓「去美元化」升溫,人民幣快速躍升爲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五大國際儲備貨幣。但在亮麗成果背後,人民幣在國際間的交易額仍與美元相去甚遠。專家普遍認爲,除非大陸對外開放資本帳,否則終將對人民幣國際化形成掣肘。
自俄烏戰爭爆發之後,西方國家對俄國進行金融制裁,俄國只好轉爲與中國靠攏,中俄兩國跨境貿易也不再透過美元,改由雙邊本幣結算,帶動人民幣的國際貿易交易額激增。
在「去美元化」持續發酵下,2023年以來,不少國家與中國人民銀行簽訂建立人民幣離岸清算銀行、貨幣互換和使用當地貨幣結算的協議,助力人民幣國際化前行。
據人行「2023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3年以來,除了先後和埃及、阿根廷、寮國、蒙古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伊拉克、巴西、阿根廷也宣佈與中國間的貿易採取雙邊本幣結算。
另外,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法國道達爾能源公司與中國間的液化天然氣(LNG)採購交易嘗試以人民幣結算,跨境人民幣結算打開新頁。
另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統計,2023年11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交易中的佔比從10月的3.6%升至4.61%;日圓佔比從10月的3.91%降至3.41%。人民幣超越日圓,成爲國際支付中的第四大貨幣,這也是人民幣自2022年1月以來首次重返前四名,市佔率更來到歷史新高。
儘管人民幣國際化在2023年取得顯著進展,但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坦言,從全球交易量來看,仍與美元、歐元有很大差距。至於人民幣國際化的下一步,張明建議,除了推動大宗商品現貨、期貨交易的人民幣計價和結算,還可在離岸與在岸市場向外國投資者提供多元且高品質的人民幣計價金融商品。
國際信評標準普爾全球評級亞太區經濟學家Vishrut Rana指出,大陸金融市場對全球投資者仍具吸引力,以人民幣結算可以降低跨境交易成本,能創造外幣需求多樣化。但他也表示,人民幣在全球市場使用佔比若要提升,有幾大挑戰關卡,包括國際金融市場的使用規模需繼續突破;更大的資本帳靈活度;持續的經常帳戶赤字。
標普更直言,大陸官方若不取消資本帳戶限制,匯率的靈活性無法呈現,人民幣的國際化依舊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