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內蒙古林沙草產業總產值超八百七十億元——推進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2023年6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爲做好新時代防沙治沙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年來,作爲我國治理荒漠化的主戰場、防禦沙塵暴的主防線,內蒙古高度重視、高位推動,按照黨中央關於推進“三北”工程的戰略部署,從“國之大者”的高度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打響“三北”工程攻堅戰和三大標誌性戰役。2023年,全區完成沙化土地治理950萬畝,超過國家下達任務50%。今年,全區已完成沙化土地治理700多萬畝,是去年同期完成量的4倍多。
入夏的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裡樹木鬱鬱蔥蔥,護林員在林間忙碌。林場副場長葛文斌介紹,針對區域土地鹽鹼化造成的土地沙化問題,從1978年開始,林場相繼實施了“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二期等工程,通過三代林場人的努力和國家項目支持,累計造林3.9萬畝,植樹430萬株,如今林場森林覆蓋率達到65%。
葛文斌介紹,近年來,新華林場結合旅遊資源,對林場周邊進行了改造,打造集生態科普、研學旅遊、康養度假爲一體的生態旅遊圈。按照適地適樹、發展產業原則,栽植梭梭、沙棗等6358畝,同時栽植文冠果發展相關產業,加快保障性苗圃項目建設。
巴彥淖爾市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陳海維告訴記者,多年來,巴彥淖爾市秉持“產業引領、模式創新、反哺生態、持續發展”的產業治沙理念,突出規模化治理、產業鏈延伸以及融合發展,培育扶持肉蓯蓉、中藥材、沙漠旅遊等一批特色優勢產業。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經濟林面積40.25萬畝,林業產業化企業200餘家,合作社50餘家,有效提升了防沙治沙事業的“造血”功能。
多年來,內蒙古一邊植樹種草,一邊積極發展相關產業。近兩年還圍繞發展林草產業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森林食品、木本糧油、沙生植物、中藥材、優質牧草等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全區林沙草產業總產值達到871.8億元。
跳出治沙抓治沙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治理長效化。一年來,內蒙古堅持融合互促,把“三北”工程和新能源建設有機融合、一體推進,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實現增綠、增能、增收一舉多得。
在庫布其沙漠中北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的三峽蒙能新能源基地建設現場,150多臺大型推土機有條不紊地推沙平沙。三峽蒙能新能源(儲能)建設部副主任陳士誠介紹,項目通過光伏板上發電,板間板下統籌兼顧特色生態修復、造林綠化、經濟作物種植與相關產業協同發展,構建三級防沙治沙治理體系。
鄂爾多斯市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宋俊峰介紹,鄂爾多斯聚焦庫布其沙漠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光能資源,採用“光伏+治沙”模式治理,在庫布其沙漠北緣、黃河以南,打造一條與庫布其北緣鎖邊林帶“生態綠”交相輝映的“科技藍”,即保護母親河的“光伏長城”。這條“光伏長城”長約400公里、平均寬約5公里,可容納1億千瓦裝機規模,實現光伏治沙300萬畝,生態治沙900萬畝。
錫林郭勒盟也在加快推進風光一體化治沙。以擴大治理面積、控制治理成本、確保治理成效爲目標,錫林郭勒盟依託風電光伏治沙資金,計劃在今年43.6萬畝治沙任務的基礎上再增加治理面積50萬畝,風光一體化治沙總面積達到93.6萬畝,目前已全面開工建設。
內蒙古設立了防沙治沙基金,建立了保量穩價、建管護理、違約處置、農牧民參與等制度機制。目前,相關工作穩步有序推進,預計今年一體化工程將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30萬畝,配套新能源裝機2727萬千瓦。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表示,內蒙古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思路,變攻堅戰役爲發展契機,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兼用草樹種,根據不同地塊特點強化技術裝備支撐,積極培育和延長林沙草產業鏈條,聯結起更多企業和羣衆,努力把防沙治沙的過程變成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在“沙海”變“綠洲”中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 (經濟日報記者 餘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