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45個學生 大部分孩子沒見過1元紙幣

原標題:全班45個學生 大部分孩子沒見過1元紙幣

有學生說:“錢不就在手機裡嗎?”“一分錢長什麼樣啊?”

“同學們,如果我們買筆和練習本花了5元,現金可以怎麼組合支付?”前不久,嘉興的數學老師倪舒怡,在給一年級孩子上《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提問。

有孩子答:“可以用2個兩元紙幣和1個一元硬幣!”

倪舒怡一聽就發現了問題:“我們現在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幣中,沒有兩元面額的紙幣。”隨後,她拿出學具,一套縮小的仿真版第五套人民幣,將紙幣與硬幣的面額、外形一一講解展示。結果,班上45個學生,大部分人一眼就認出了100元、50元,但1元及以下面額的紙幣硬幣,孩子們大多不認識或從未使用過。

現在,手機掃碼或刷臉支付成爲現代人生活的常態。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23年底,我國移動支付普及率達86%。孩子接觸現金的機會變少了,對金錢的實際感知也在下降。

移動支付風靡

孩子對現金認知缺失

你最近一次用現金是啥時候?

兩個月前,讀五年級的陽陽今年第一次用現金。“學校組織了讀書活動,我和同學擺攤賣文具,都是用的現金。”陽陽說,爲了找零方便,擺攤前一天,他特地找奶奶要了10元、5元的紙幣和一把硬幣。

“學校提倡活動用現金,但現在孩子出門普遍也用電子支付了。”家長鬱女士告訴記者,陽陽五年級前的暑假裡,她就幫孩子開通了電話手錶的支付功能。現在不光孩子,大人出門也不帶錢包,就一部手機走天下。家裡唯一堅持使用現金的是每天要去菜場買菜的奶奶。

“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加速了移動支付的普及。”嘉興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主任、副教授汪菲說,移動支付成爲現代支付的主要手段,一方面得益於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另外一方面也源於頭部平臺企業數字消費場景的創新迭代,使得大衆日益習慣了“一機在手,支付無憂”的消費便利。

今年上一年級的孩子大多出生於2016年、2017年,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整錢換零”“湊錢找零”這樣的購物場景逐漸變少,從他們對“錢”有印象開始,父母錢包裡的一張張紙幣、叮噹作響的硬幣,已變成手機屏幕上的虛擬數字和微信羣裡搶的紅包。

今年4月,家長鄭女士也爲兒子的電話手錶開通了支付功能。鄭女士說,現在孩子讀二年級,班上孩子幾乎人人有電話手錶,新功能一出現就會有人跟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鬍宏兵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隨着時代發展,孩子接觸現金的機會變少了,不認識錢的現象值得重視。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讓孩子認錢更懂錢

“錢不就在手機裡嗎?”“一分錢長什麼樣啊?”支付方式的更新,讓不少父母感受到,關於錢的教育衝擊悄然而至。無現金時代,沒見過現金的孩子們對於錢的觀念越發模糊。

近期,徐先生帶着四歲的女兒逛商場,他發現,女兒看到心儀的玩具時,開口第一句話是“爸爸你帶手機了嗎?”當徐先生表示帶了手機但沒錢時,女兒卻說道:“手機不是一直有錢的嗎?每次都能刷,花不完。”

徐先生說,他兒時的零花錢都是以個位數計算的,往往幾塊錢就能買到糖果、文具等很多東西,幾塊錢對那時的孩子來說已經是一筆“鉅款”。

但如今,一方面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們的壓歲錢都是以百元單位起步;另一方面具象的現金變成了抽象的數字,別說孩子了,連大人對於“花錢”的感受都在變弱。

近些年,網上關於未成年人尤其是低齡孩子鉅額打賞、遊戲充值的新聞頻頻被曝出。有家長坦言,孩子不認識錢只是表象,更深層的是孩子們對於錢從哪裡來,怎麼花錢,怎麼存錢等消費觀念、理財觀念的缺失。

“什麼是錢和錢是什麼,這兩個問題並不等同。”嘉興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主任、副教授汪菲說,教孩子認識具象的現金的同時,更應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認錢更懂錢,“這就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協同,共同回答‘什麼是錢,錢從哪裡來,錢往哪裡去,錢如何生錢’等一系列問題,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金錢教育閉環。”

無可厚非的是,無論何種支付手段,都建立在現有的貨幣體系之上,認識人民幣是孩子們建立金融概念的基礎。

孩子不識錢背後

現金消費環境亟待優化

孩子不認識錢的現象背後,潛藏着現金消費環境的隱憂。

隨着現金收付環境的變化,拒收現金現象時有發生。在停車場,駕駛員以10元現金支付停車費,值守人員卻表示無法找零而拒收現金;買個早餐,店員卻以用餐高峰忙於備餐、無暇收取現金爲由拒收現金;線上下單寄快遞,收件員上門拒絕現金郵費……有網友調侃,“要是停電斷網了,移動支付用不了了怎麼辦?”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鬍宏兵表示,人民幣是我國法定貨幣,現金依然是我國最基礎的支付手段。要知道現金使用幾乎不受環境、場景、物質條件限制,不需要銀行賬戶、手機終端等應用基礎,對老年人、農村居民等特定羣體至關重要。中國人民銀行的抽樣調查顯示,老年人中經常使用現金的人數佔比超過75%。

支付環境怎麼優化?“建議對標現金使用人羣的活動範圍,精準性地確保支付渠道暢通。”汪菲說,如針對孩子、老人、國際遊客等特定人羣高頻率線下消費場所,提供多元支付渠道,保證移動支付、刷卡支付和現金支付並存。

今年3月,《關於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正式發佈,在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優化現金使用環境、提升移動支付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圍繞“食、住、行、遊、購、娛、醫”,目前,北上廣深等多地已出臺工作實施方案,結合當地實際,開展優化支付服務工作,提升支付便利性。

“優化支付環境,也需與時俱進,兼容各種創新。”汪菲表示,目前數字人民幣作爲電子版的人民幣支付工具,其試點範圍在進一步擴大,未來應用場景也必將越來越多,也許將來會成爲我們另一種支付選擇。 (記者 顧雨婷 阮帥)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