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量子科技競賽加速 國產量子計算再破局
本報記者 秦梟 北京報道
近日,谷歌宣佈推出了最新量子芯片Willow。谷歌首席執行官孫達爾·皮柴稱其爲邁向打造實用量子計算機的重要一步。數日後,由中國科學家研製的105個量子比特的“祖沖之三號”量子計算機也在arXiv線上發表,是目前超導量子計算的最強優越性。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量子芯片被認爲是能夠顛覆傳統計算方式的革命性技術,其核心在於理論上具備超越經典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量子比特所具備的疊加態和糾纏態特性,賦予了量子芯片執行大量計算任務的能力,這在處理複雜問題、優化算法以及模擬量子系統等領域展現出了顯著的優勢。這種革命性的計算能力預期將極大地促進科學研究、藥物研發、氣候模擬等領域的飛速發展。然而,儘管量子計算技術已取得顯著進展,但其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仍面臨諸多挑戰。
爭相鬥豔
美國當地時間12月9日,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在社交媒體X上宣佈,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實現了“指數級降低錯誤率”的關鍵進展,成功破解了這一領域困擾研究者30多年的難題。
據悉,在隨機電路採樣(RCS)基準測試中,Wilow能夠在5分鐘內完成當前最快計算機需要10億億億(10的25次方)年才能完成的複雜運算。
北京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此次推出的量子芯片之所以備受關注,主要是因爲其在量子糾錯技術和計算性能上實現了重大突破。Willow量子芯片成功突破了量子糾錯閾值,這意味着在量子比特數量增加的同時,錯誤率得到了有效控制甚至降低,這對於構建大規模、高可靠性的量子計算機至關重要。此外,Willow在量子性能上相對於經典計算也創下了新基準,展示了量子計算在特定任務上超越經典計算機的巨大潛力。
除谷歌外,英偉達、微軟、亞馬遜等海外科技巨頭也紛紛入局量子計算。2024年11月18日,英偉達宣佈四項量子計算領域合作項目;2024年11月22日,亞馬遜雲計算平臺AWS公佈QuantumEmbark計劃,藉助此前的量子計算服務Amazon-Braket,可以通過按需付費的方式一站式訪問多種量子硬件。
海外量子計算髮展如火如荼的同時,國內也捷報頻頻。
今年1月,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運行,並向全球用戶限時免費開放。10月下旬,我國科學家又在“本源悟空”上成功完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量子計算流體動力學仿真。近日,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發佈了一款504比特的超導量子計算芯片“驍鴻”,刷新了國內超導量子比特數量的紀錄。
由中國科學家研製的105個量子比特的“祖沖之三號”量子計算機也在arXiv線上發表,並超過谷歌2024年10月發表於《自然》期刊的最新進展——72比特“懸鈴木”處理器6個數量級,是目前超導量子計算的最強優越性。
不僅如此,政策的紅利也在不斷釋放。今年1月,工信部、科技部、國資委、中國科學院等七部門發佈了《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多處提出發展量子信息技術。此外,“量子技術”也在今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隨着我國量子計算行業在國家政策、資金的支持,相關企業也在快速增加,企查查數據顯示,相關企業註冊量連續三年保持在1.9萬家至3.0萬家之間,其中2023年全年註冊2.8萬家量子計算相關企業,創近十年註冊量新高。企業存量方面,我國現存8.2萬家量子計算相關企業,在行業分佈上,量子計算行業具備極強的科技屬性,超七成企業歸屬現代科技服務業。
中國量子信息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表示,我國目前的量子計算在國際上處於第一梯隊,但距離世界最前沿還有差距,突出表現在應用生態上。
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看來,在近幾年,國內的量子計算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不斷髮布相關成果。目前中美之間在量子計算領域仍然存在競爭,但雙方差距不明顯,也不存在明顯的卡脖子的可能。
顛覆傳統計算?
“將量子計算機處理特定數據的能力與電子計算機相比,相當於電子計算機與算盤相比。”郭光燦表示。
“量子計算應用於金融、醫藥、密碼學、人工智能等領域可大幅提升效率。例如,在密碼學中,量子計算可以破解現有的加密算法;在藥物研發中,量子計算可以模擬複雜的化學反應過程,加速新藥的研發進程;在人工智能領域,量子計算可以提高機器學習速度。”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表示。
除此之外,量子計算也被認爲將顛覆傳統計算。王鵬表示,量子芯片被視爲顛覆傳統計算的革命性技術,主要是因爲其在理論上具有超越經典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量子比特的疊加性和糾纏性使得量子芯片能夠同時進行大量計算,從而在處理複雜問題、優化算法、模擬量子系統等方面具有巨大優勢。
張孝榮說道:“量子計算利用量子疊加、糾纏和干涉等特性,可以在某些特定任務上實現指數級別的加速,這使得它有可能在某些領域上超越傳統計算機。此外,量子計算還可以解決一些傳統計算機難以解決的問題,如密碼學、化學模擬和優化問題等。”
不過,在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未來教育中心主任蔣裡看來,量子計算機顯然不會全面代替傳統計算機,比如在計算一些具體的、簡單的加減乘除這樣的問題時,反而傳統計算機比量子計算機的優勢更明顯,量子計算機則有可能會算錯。
他進一步解釋道,傳統計算機處理數據的基本單位是比特(bit),只能是0或1,僅代表一個數;量子計算機的基本單位是量子比特(qubit),它可以是30%的概率爲1,而70%的概率爲0。傳統的計算機每次計算都會算出一個正確的答案,但量子計算機其實是在算一個概率分佈。
“實現大規模高精度、穩定性的量子比特製造和操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坦言,“這讓我想起第一臺計算機的發明,雖然能運行程序,但直到30年後,個人電腦蘋果和IBM PC才真正進入家庭。或者是把量子計算比喻成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雖然能飛起來,但商用也經歷了差不多半個世紀,所以我覺得未來可能還需要幾十年,量子芯片纔可能逐漸展開應用。”
谷歌方面也承認,我們可能要到2030年才能看到商用量子計算機。未來量子計算還將面臨諸如提高操作準確性、開發更多實用的應用程序和降低量子計算時間成本等一系列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