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1.2億農村老人安心養老 首份全國性農村養老服務政策出臺

楊悅(化名)是一名90後“北漂”,明年,她的父母即將年滿60歲,邁入老年行列,年輕時,父母做些小生意,並沒有購買養老保險,近幾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出臺補繳政策,楊悅花費幾萬元補繳了這筆費用,但依然爲父母的養老感到擔憂:“補滿15年後,養老金一個月發幾百元,只夠父母的生活費,看病還是個大問題,農村醫療水平有限,萬一生大病,醫療費用也不一定能負擔得起。”

近年來,農村養老問題備受關注。如何讓超1.2億的農村老人更好安享晚年?6月13日晚間,首份全國層面發展農村養老服務的總體性部署政策正式出臺,由民政部等21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農村養老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對外公佈。

首份農村養老服務政策出臺 明年鄉鎮養老服務中心服務覆蓋率不低於60%

相較城市,農村老齡化形勢更嚴峻。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農村老年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23.81%,高於城市15.82%的老齡化率,同時,農村老年人健康狀況總體水平83.9%,低於城市老年人91.64%的水平。

老年人口占比高,健康老年人口占比低,爲農村老人提供更優質的養老服務迫在眉睫。

《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農村養老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每個縣(市、區、旗)至少有1所以失能照護爲主的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省域內總體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服務覆蓋率不低於60%,互助養老因地制宜持續推進,失能照護、醫康養結合、助餐、探訪關愛、學習娛樂等突出服務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縣域統籌、城鄉協調、符合鄉情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農村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這份《意見》充分結合了農村和農村老人的特點,提出了多項具體措施。比如,《意見》提到,推廣“黨建+農村養老服務”模式,依託村級黨組織落實政府投放農村基層的養老服務資源。

又比如,《意見》提到,要增加村級養老服務點。將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等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村莊規劃。同時,結合實際需要,可以依託有條件的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等開辦老年食堂、設置老年助餐點,探索鄰里互助、設立“中心戶”多戶搭夥、結對幫扶等模式,靈活多樣開展助餐服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該《意見》從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鄉村振興兩大國家戰略高度出發,級別高、部門多、內容全、目標明確,形成聯合協調、整體推進之勢,構建點、線、面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框架,措施建議具體且有針對性,有助於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的快速發展。

農村養老金水平仍較低 《意見》鼓勵農村居民參加個人養老金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農村養老金較低的問題,《意見》中也作出了明確規定,要求強化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能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推動參保人通過多繳費、長繳費提高養老待遇水平;鼓勵農村居民參加個人養老金和其他個人商業養老金融業務;醫療保障部門負責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妥善解決包括農村失能老年人在內的廣大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障問題。

記者注意到,近幾年,不少學者呼籲大幅提升農村養老金水平,背後的一大原因或是農村老人的養老保障水平較低。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日發佈的《農村綠皮書》課題組的數據,2022年,城鄉居民的年人均領取養老保險金額爲2456元,即農民領取的養老金平均爲每月204.7元,僅相當於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的35.2%(民政部發布的《2022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農村低保平均保障標準爲582.1元/人/月)。

如何進一步提高農村老人的養老保障水平?

張盈華認爲,目前,農村基本養老金主要依靠各級財政補助,這與職工基本養老金主要依靠單位和個人繳費不同,當前,要提高農村老人的養老保障水平可以從四方面入手:第一,增加中央財政的補助力度,對中西部地區和東部省份中經濟尚不發達的地區,應有所傾斜;第二,鼓勵年輕人在能力的情況下,儘可能提高繳費檔次,目前的政策是多繳多補,加上賬戶積累資金由國家統一投資,積少成多,增加賬戶積累;第三,發揮集體經濟作用,適度向集體中的高齡老人傾斜;第四,加快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落地,大力發展農村養老服務供給,解決“老有所養”最迫切的失能老人照護和醫養服務需求問題。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張冰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