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產也算活產 新北、高雄新生兒死亡率高居前二

臺灣面臨少子化危機,如何降低嬰兒死亡率也被重視。圖爲嬰兒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少子化趨勢日趨嚴峻,臺灣醫療發展相對穩健,但六都中新北市、高雄市的新生兒、嬰兒死亡率近5年常高居前兩名,甚至略高於全國平均。新北衛生局認爲與各縣市活產通報定義不一有關,部分醫院將流產新生兒「先報活產,再報死亡」。成大公衛教授呂宗學則點出關鍵,請領生育補助需報活產、登記戶口,認爲中央應修改新生兒死亡率定義,地方也應放寬用死產證明也能申請生育補助。

據衛福部統計,嬰兒死亡率指每千名活產兒在1歲前死亡的人數,去年達千分之4.4創下近14年新高;新生兒死亡率指每千名活產嬰兒於28天內死亡的人數,去年爲千分之2.8也是近15年新高。臺灣婦產科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黃建霈說,是因臺灣規定新生兒有心跳就要通報活產,但有時新生兒週數小,死亡率自然提高,像是在英國要超過22周纔會報活產,其二是臺灣高齡產婦增加,早產比率也變高。

六都數據顯示,新北市、高雄市的新生兒、嬰兒死亡率近5年常高居前兩名,也略高於全國平均。新北衛生局長陳潤秋說,經專家學者回顧兒童死因分析,認爲與「出生通報過度登記活產」有關,意指因各種原因接受人工流產手術的出生兒「先報活產,再報死亡」,造成死亡率飆高。

衛生局健管科長陳欣蓉說新北市2021年有79名新生兒死亡,其中50人是當天出生即死亡,再調閱這些新生兒母親病例,發現有16人因胎兒異常終止妊娠、11人沒有胎兒、孕婦異常但選擇流產,排除這兩項後,新北2021新生兒死亡率從千分之3.2降至千分之2.1。

承接國健署兒童死因回溯分析專案辦公室、成大公衛系教授呂宗學指出,最大問題是縣市政府爲鼓勵生育加碼生育津貼,因領取條件需要出生證明書,有些胎兒雖是人工流產早產死亡,家屬卻希望開活產證明以登記戶口請領津貼,認爲地方可參照勞保中生育給付條件,放寬認定讓活、死產證明都能申請生育津貼。

另外醫師對活產定義認知也不同,呂說,有一派醫師認爲出生有心跳即爲活產,也有實務派認爲家屬要養育、且有機會搶救的新生兒才視爲活產。因此OECD國家將未滿22周、500公克以下並未列入新生兒死亡率計算,他建議中央增列排除上述兩者新生兒死亡率數據,儘量減少「過度登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