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延遲退休方案設計有四個特點
(原標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延遲退休方案設計有四個特點)
據@新華社 消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13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專題新聞發佈會上說,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立足我國發展實際,充分考慮社會關切,體現自願、彈性的原則,採取漸進的方式。在方案設計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堅持小步調整,逐步到位。從2025年起,用15年的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調整至63週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分別調整至58週歲、55週歲,用較長時間實施到位。
二是堅持彈性實施,自願選擇。充分尊重職工意願,可以在一定條件下選擇彈性提前或彈性延遲退休,最長不超過3年,且不得低於原法定退休年齡。
三是堅持分類推進,有序銜接。同步啓動、差異化延遲男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與現行退休年齡政策相銜接。
四是堅持統籌兼顧,協同配套。鼓勵和支持勞動者就業創業,保障各類勞動者基本權益,健全養老托育服務體系。
王曉萍說,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與人民羣衆息息相關。我們將認真落實決定要求,廣泛凝聚共識,精心組織實施,穩妥有序推進。
以下是發佈會全文: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局局長 金晴中:
歡迎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的新聞發佈會。
今天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1次會議舉行了閉幕會。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
圍繞這一決定,我們邀請五位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新聞發佈會,並回答大家與本決定有關的提問。
五位負責人分別是: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女士;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勇先生;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先生;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於學軍先生;
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先生。
首先,請王曉萍部長簡要介紹有關情況。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 王曉萍:
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涉及廣大職工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對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充分開發利用人力資源,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就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提出明確要求。經過深入研究論證,充分徵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人民團體意見,廣泛聽取一線職工、用人單位、專家學者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各方面意見建議,綜合考慮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健康水平、人口結構、國民受教育程度、勞動力供給等因素,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方案。近期,國務院提出《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草案)》的議案。今天,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立足我國發展實際,充分考慮社會關切,體現自願、彈性的原則,採取漸進的方式。在方案設計上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堅持小步調整,逐步到位。從2025年起,用15年的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調整至63週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分別調整至58週歲、55週歲,用較長時間實施到位。二是堅持彈性實施,自願選擇。充分尊重職工意願,可以在一定條件下選擇彈性提前或彈性延遲退休,最長不超過3年,且不得低於原法定退休年齡。三是堅持分類推進,有序銜接。同步啓動、差異化延遲男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與現行退休年齡政策相銜接。四是堅持統籌兼顧,協同配套。鼓勵和支持勞動者就業創業,保障各類勞動者基本權益,健全養老托育服務體系。
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與人民羣衆息息相關。我們將認真落實決定要求,廣泛凝聚共識,精心組織實施,穩妥有序推進。
下面,我們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金晴中:
謝謝,現在請開始提問。
新華社記者:
請介紹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對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草案的審議情況和決定的主要內容。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 張勇:
黨中央高度重視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工作,強調要穩妥有序實施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提出明確要求。貫徹落實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8月初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了《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草案)》的議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按照憲法和立法法有關規定,認真行使立法職權、履行法定職責。8月2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委員長會議確定將上述議案列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議程草案。9月10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王曉萍部長受國務院委託對決定草案作了說明。9月10日下午,本次常委會會議對決定草案進行了分組審議。普遍認爲,爲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確保重大改革於法有據,保障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工作穩妥有序實施,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相關決定是必要的;決定草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堅持統一規範與適度自願彈性相結合,統籌考慮多方面因素,符合我國基本國情,是可行的,普遍贊成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同時,有些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人員還就明確憲法依據、明確法律效力、做好制度銜接、制定配套規定、加強宣傳引導等提出了一些意見建議。當晚,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召開會議,逐條研究了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人員的審議意見,對決定草案進行了統一審議,提出了關於決定草案的審議結果報告和決定草案修改稿;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9月11日,委員長會議聽取了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的有關彙報。9月12日,本次常委會分組會議對審議結果報告和決定草案修改稿進行了審議。今天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
張勇:
本決定包括正文和《國務院關於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及四個附件,是一個整體,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的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具有法律效力。本決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197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兩個暫行辦法”中有關退休年齡的規定,不再施行。
決定正文共有5條,主要內容是:同步啓動延遲男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用十五年時間,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堅持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等相關措施;批准《國務院關於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並明確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可以進行補充和細化;明確本決定施行時間等。《國務院關於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共有9條和4個附件,主要內容是: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和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的啓動時間、實施節奏;自願彈性提前或者延遲退休;健全養老保險激勵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保障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勞動者的基本權益;按照規定延長失業保險金領取年限;規範完善特殊工種和高海拔地區職工的提前退休政策等。4個附件分別是:男職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對照表、原法定退休年齡五十五週歲的女職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對照表、原法定退休年齡五十週歲的女職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對照表和提高最低繳費年限情況表。這些附件,便於大家查詢瞭解法定退休年齡、職工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等情況。
人民日報記者:
請問,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王曉萍:
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綜合考慮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健康水平、人口結構、國民受教育程度、勞動力供給等因素,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穩妥有序推進。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辦法,明確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從2025年1月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齡60週歲的男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4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63週歲;原法定退休年齡爲55週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4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58週歲;原法定退休年齡爲50週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2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55週歲。
二是逐步提高最低繳費年限。從2030年1月1日起,用10年時間,將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由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個月。
三是實施彈性退休制度。職工達到領取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可以自願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提前時間最長不超過3年,且退休年齡不得低於男職工60週歲及女職工55週歲、50週歲的原法定退休年齡。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所在單位與職工協商一致的,可以彈性延遲退休,延遲時間最長也不超過3年。
同時,辦法還對健全養老保險激勵機制,促進就業,加強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勞動者、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羣體的權益保障,特殊工種、高海拔地區職工提前退休,健全養老托育服務體系等作出政策安排。
總檯央視記者:
我國法定退休年齡已經實施了70多年,爲什麼要進行調整?
王曉萍:
大家知道,目前,我國法定退休年齡是男職工60週歲、女職工55週歲或50週歲,這是上世紀50年代初確定的。7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口結構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勞動者需求日趨多元,需要對法定退休年齡進行調整。主要有這樣一些考慮:
一是有助於促進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經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40歲左右,提高到目前的78.6歲。同時,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從改革開放初期的8年,增加到目前的14年,參加工作的起始年齡普遍後移。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可以更好地釋放人力資源紅利。
二是有助於增加勞動力有效供給。2023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2.97億人,佔總人口比重21.1%;65歲以上人口超過2.17億人,佔比15.4%,老齡化趨勢明顯。與此同時,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從2012年起持續下降,年均減少300萬人以上,未來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還將進一步降低。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能夠減緩勞動年齡人口下降趨勢,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三是有助於滿足勞動者工作生活安排的多樣化需要。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勞動條件的不斷改善,勞動者對退休時間的早晚有不同的訴求,希望有一些彈性、多一些選擇,現行的退休年齡政策有必要相應作出調整。
法治日報記者:
辦法的名稱是“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請問,“漸進式”是如何體現的?
王曉萍:
從2025年開始到2039年,用15年的時間,將法定退休年齡調整到男職工63週歲,女職工58週歲或55週歲,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具體來說,從2025年1月1日起,男職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齡爲55週歲的女職工,每4個月延1個月。原法定退休年齡爲50週歲的女職工,每2個月延1個月。以男職工爲例,明年1月至4月滿60週歲的,退休年齡爲60週歲零1個月;明年5月至8月滿60週歲的,退休年齡爲60週歲零2個月,依此類推。總的來看,以這種方式推進,幅度較小,節奏平緩。
大家都很關注改革後自己的具體退休年齡。爲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辦法,已列出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對照表,在中國政府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網站和公衆號、國家社保公共服務平臺、電子社保卡等平臺,同步推出了退休年齡查詢小程序,各地12333諮詢電話也將提供相應的諮詢服務。大家可以通過這些渠道查詢瞭解。
中國日報記者: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堅持自願、彈性原則。請問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曉萍:
堅持自願、彈性,是這次改革的重要原則。在徵求意見過程中,大家普遍反映,希望能夠適當增加退休時間的選擇權,以便更好地規劃未來的工作與生活。辦法積極迴應社會關切,規定職工可以自願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最長不超過3年;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所在單位與職工協商一致的,可以彈性延遲退休,最長也不超過3年。
這裡有幾點需要說明:一是職工辦理彈性提前退休時,應達到領取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二是職工彈性提前退休的年齡不能低於原法定退休年齡,也就是說,男職工不能低於60週歲,女職工不能低於55週歲或50週歲。三是彈性退休制度實施中不得違背職工意願,違法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職工選擇退休年齡。
實施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後,職工的退休年齡由原來的一個剛性節點,拓展成爲一個彈性區間,增加了自由選擇空間。
經濟日報記者:
辦法提出,從2030年起逐步提高領取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對此是怎麼考慮的?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李忠:
隨着法定退休年齡的延遲,按月領取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也相應作了調整,從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綜合考慮各方面情況,辦法突出了以下兩個方面的政策:
一是設立5年緩衝期。提高最低繳費年限從2030年開始實施。也就是說,在2025年到2029年期間退休的職工,最低繳費年限仍爲15年。主要考慮是,部分繳費年限15年左右的職工已經臨近退休,設立5年緩衝期,可以減輕對他們的影響。
二是採取漸進的方式。對於2030年後退休的職工,最低繳費年限不是一下子就提高到20年,而是小步調整,每年提高6個月。這樣便於尚未達到最低繳費年限的職工,提前作好參保安排。
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與繳費年限、繳費水平掛鉤,與退休年齡密切相關,也就是長繳多得、多繳多得、晚退多得,這樣可以爲退休後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光明日報記者:
請問延遲退休會不會對青年就業帶來壓力?在促進青年就業方面有什麼政策安排?
李忠:
在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方案徵求意見過程中,青年就業問題受到各方面關注。總的看,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一個漸進實施的過程,以較小的幅度推進,且退休人員騰退的崗位與青年就業所需要的崗位之間存在一定的結構差異,改革對青年就業的影響總體上是平緩的。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青年就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羣體就業作爲重中之重。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辦法,統籌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和促進青年就業,規定國家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明確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支持青年人就業創業。我們將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不斷拓展青年就業渠道,持續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一是通過開發更多就業崗位促進青年就業。堅持依靠發展促進就業,加強產業政策與就業政策的協同,推動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創造更多有利於青年發揮所學所長的崗位。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積極培育新的職業序列,充分挖掘、開發新的就業增長點。
二是通過完善政策服務體系促進青年就業。進一步完善擴崗補助、穩崗返還、稅費減免等政策,鼓勵企業吸納青年就業。對青年到基層就業的,給予學費補償、貸款代償等待遇。對青年自主創業的,給予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優惠。強化就業見習崗位的募集,幫助青年增強實踐能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公共就業服務和職業指導,組織開展系列招聘服務活動,提升青年求職就業能力和人崗匹配效率。
三是通過營造公平良好環境促進青年就業。加強市場監管,開展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清理整頓,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爲,切實維護青年合法就業權益。
中國網記者:
請問,辦法在保障相關羣體的基本權益方面有哪些考慮?
李忠:
法定退休年齡的調整,關係廣大勞動者的切身利益。加強對相關羣體的權益保障,是這次改革的重要考量。在徵求意見過程中,社會各方面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建議。制定辦法時,對各方面的期盼和訴求進行了認真研究梳理,並針對不同羣體,作出了相關政策規定。
一是對於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大齡勞動者,加強就業促進和權益保護。辦法規定,強化大齡勞動者的就業崗位開發,完善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制度,加強對就業年齡歧視的防範和治理,激勵用人單位吸納更多大齡勞動者就業。
二是對於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首次從法律層面對保障其基本權益提出要求。辦法規定,用人單位招用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應當保障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工傷保障等基本權益。這填補了現行勞動法律法規的空白。
三是對於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強化權益保障要求。辦法規定,國家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我們將持續推動維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有關政策舉措的落實,積極推行相關指引和指南,加強用工指導,暢通維權服務。
四是對於大齡失業人員,明確失業保險、養老保險相關政策。辦法規定,對領取失業保險金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年的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年限延長至法定退休年齡,在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期間,由失業保險基金按照規定爲其繳納養老保險費。
五是對於特殊工種勞動者和高海拔地區工作的職工,給予特別的保護。辦法規定,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等國家規定的特殊工種,以及在高海拔地區工作的職工,符合條件的可以申請提前退休。
同時,辦法明確,國家完善帶薪年休假制度。國家建立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細化、實化政策舉措,推動抓好落實。
工人日報記者:
大家很關心大齡勞動者的職業健康安全問題。請問國家衛生健康委在這方面有哪些考慮?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 於學軍:
國家衛生健康委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重大決策部署,強化系統觀念,採取積極措施,支撐改革措施協同推進。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維護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解放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僅35歲左右。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改善,人均預期壽命從1981年的67.8歲提高到2023年的78.6歲,這爲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提高職業健康創造了良好條件。
此前,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相關部門,落實大齡勞動者職業健康保護工作,制定了相應的配套措施,會同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職業健康保護行動,提升勞動者職業健康素養水平的通知》,以職業健康知識“進企業、進學校、進機構、進鄉村、進社區”活動以及科普宣傳培訓爲重點,着力提升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知識,持續提升包括大齡勞動者在內的廣大勞動者職業健康素養水平,進一步推進職業健康保護行動。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按照職責分工,將勞動者特別是大齡勞動者的健康保護工作作爲健康中國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做好職業健康監測工作,分析掌握勞動者健康狀況,防範大齡勞動者職業病及職業健康風險。根據大齡勞動者的健康需求,不斷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要進一步加大科技推廣力度,提高職業病防治能力和職業健康保護水平。同時,推動落實地方及有關部門監管責任,督促用人單位依法落實主體責任,切實保護包括大齡勞動者在內的廣大勞動者健康權益。
中新社記者:
近年來,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請問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後如何更好地做好養老服務?
民政部副部長 唐承沛:
做好養老服務,事關億萬百姓福祉,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任務。民政部將不斷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加快推動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成熟定型。
一是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總體安排。深入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關於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加快健全養老服務網絡,構建普惠可及、覆蓋城鄉、持續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促進有爲政府、有效市場、有情社會、有愛家庭共同發力,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二是做好養老服務兜底保障。將符合條件的特困老年人全部納入政府救助供養範圍,支持低保家庭中的完全失能老年人自願入住養老機構。同時,完善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持續支持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和建設家庭養老牀位,不斷完善政策措施,織密織牢養老服務兜底保障安全網。
三是擴大和優化養老服務供給。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便利、可及的養老服務。依託社區積極提供居家上門服務,在助餐、助醫、社會參與、失能照護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給。要優化養老機構功能結構,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鼓勵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通過多措並舉,緩解家庭養老壓力,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服務需求。
民政部將充分發揮全國老齡辦職能作用,加強綜合協調、督促指導、組織推進,推動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讓廣大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爲,安享幸福晚年。謝謝!
金晴中: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