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像障礙賽 輪椅族:隱形殺手

人行道被「擠」進大大小小障礙,如電箱、機車。記者林麗玉/攝影

人行道、騎樓專供行人通行,但記者實地跟着身心障礙團體直擊,走起來卻未必安全。人坐在輪椅上和行走時視角不同,走來堪稱平順的人行道,輪椅族要花好幾倍時間才得以通行,還常因行不通被迫折返,隱藏安全危機,身障團體感嘆「臺灣人行道猶如輪椅族的隱形殺手」,建議應要有行人地獄專責通報機制。

人行道障礙,如騎樓高低落差。記者林麗玉/攝影

臺灣身障者人權監督聯盟理事長張學恆帶着記者,走過民權東路六段短短几百公尺,對輪椅族來說有如一場障礙賽。不過他說,北市的路況還不是最糟,出了臺北更是寸步難行,只要不是重畫區,山區、老舊社區等許多路輪椅族根本走不了,下雨天更慘,機車亂停騎樓狀況嚴重,走也走不動,「不可預測的狀況太多、太多…」。

記者直擊一處5到7公分的高低差,一般人稍留意一下就通過,輪椅族卻要萬分小心,避免傾覆受傷。

人行道障礙多,輪椅族難行,常被迫要折返重新找路走。記者林麗玉/攝影

「法規很齊全,問題出在地方執法。」張學恆說,號誌杆、電箱、路樹、機車、公車站牌等,只要有設施,都想盡辦法擠進人行道,超商門口的騎樓也常堆滿雜物,「每次都不禁感嘆,爲何能容忍這樣的行爲凌駕法規?」

一般人遇上人行道上有障礙物,往往側身就可通行。但張學恆說,小於90公分,輪椅就是過不去,每個街廓都必須先判斷有沒有機車、雜物擋去路,仍常走到一半才發現過不去,須折返找路;更糟的是,若沒第二選擇就只有被迫上馬路,與汽機車爭道。

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總幹事許朝富也認爲,人行道寬度不足對輪椅族等身障者是很大問題,長期反映卻都無法徹底解決,政府應通盤盤點改善,以北市爲例,他建議應要有行人地獄專責通報機制。

許朝富說,之前算過,單是人行道就有9個單位可設置設施,政府應要有專責統籌單位處理,民團實在沒這麼多心力去逐案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