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彌生時代遺骨DNA顯示來自大陸,日網友稱若與中國同族能接受

彌生人指的是日本彌生時代的原始人,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出現在日本列島,他們取代了之前的繩紋人登上了日本歷史的舞臺,是日本現代人類的祖先。讓世界學者非常詫異的是,彌生時代和繩紋時代這兩種文化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繼承關係,而且彌生人也與繩紋人有着明顯的不同。,

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科學家對日本彌生時代的人骨進行了基因測序,通過對上寺地遺址的人骨測序,報告顯示人骨的源頭是從東亞大陸(中國大陸、朝鮮半島)過來的遠古移民。

彌生人的歷史來源

大約1 萬年前左右, 冰河期後海平面的上升將日本島嶼從亞洲大陸分離出來後, 日本島嶼發展出一種獨特的文化傳統, 稱爲 “繩文文化 ”(以陶器上裝飾有繩紋而得名)。繩文人的基本經濟生活主要依賴狩獵、採集和捕魚 。繩文時代一直持續到大約公元前 300 年前後, 隨後轉爲彌生時代, 這個轉變時期以來自亞洲大陸的稻作農業、金屬工具及與繩文人不同形態特徵的人羣的出現爲標誌。

日本人羣的體質形態特徵在繩文時代末和彌生時代初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彌生時代以及其後的古墳時代、歷史時期乃至現代人羣(不包括北海道的阿伊努人 )的形態特徵基本相近, 屬於一個形態羣體。他們具有較平坦的眉嵴、淺平的鼻根 、高狹面、圓而高的眼眶和相對的高身材等,與亞洲大陸的朝鮮 、中國和其他蒙古人種人羣類似。

關於日本人羣種族歷史演變的理論概括起來有 5 種, 即 “代替說 ”、“二重體形說”、“雜交說” 、“連續說 ”和 “移民說” (即日本學術界的“渡來說 ”)。

“代替說 ” 主張日本新石器時代繩文人被其他人羣所替代後形成現在的日本人, 這一假說在 19 世紀被提出。 “二重體形說 ” 強調現代日本人羣在體質形態上的異質性。 “雜交說”認爲, 繩文人與北部亞洲人羣混雜後產生現在的阿伊努人, 與南部亞洲人羣混雜後形成現在的非阿伊努日本人。“連續說 ”則認爲 , 從繩文人到現代日本人的血統是一脈相承的, 不存在任何的混血。該學說的主要代表人是鈴木尚 (H. Suzuki )。

但是以上這些理論都不能很好地解釋日本人羣在體質特徵上反映出的變化和差異, 尤其是現代日本人羣體質中包含的地理差異。比如,,北海道阿伊努人和沖繩島的琉球人與大多數現代日本人並不一樣, 但是與繩文人相類似。

而在通過對人骨的DNA測序,以及形態學研究、牙齒人類學研究以及血型 、耳垢、指紋 、血液成分等多方面研究之後,“移民說”成爲了學界主流。

日本現代人類的種族起源和演化

在舊石器時代,有些中國大陸原始部落人羣來到了朝鮮半島居住,他們中的一些人進入到了日本島,他們帶來了來自亞洲大陸的稻作農業、金屬工具,這個時候,因爲氣溫和海平面下降,這對羣島的狩獵採集者產生了負面影響,日本列島的繩文人口已經急劇下降。所以,他們很輕鬆地取代了日本“繩文時代”,進入歷史上的“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

除此之外,中國大陸在鐵器時代,也有北方部分居民通過朝鮮半島進入到了日本島上,這兩批人和繩文人發生部分融合,日本統一民族就此形成,構成了現代日本人的主體文明。

這也就可以解釋阿伊努人有較多的島外基因的混血, 而現代日本人只有少量爲本土基因的繩文系阿伊努人的混血。簡言之, 現代日本人血統存在一個二重起源, 大多數是大陸中國型人羣的基因, 少量來自巽他型的阿伊努人的基因。

換句話說, 日本人羣至少包含兩種成分, 一種來自亞洲大陸的東南地區, 這些人羣通過微進化過程演變成爲現在的阿伊努人和琉球人 ;另一種來自亞洲大陸的東北部。兩種成分的差異從彌生時代開始明顯, 並將這種差異一直保留到現代日本人羣。

日本彌生時代人羣的來源

來自亞洲大陸的彌生人祖先的源鄉究竟在什麼地方, 至今未有定說。把學者們不同的看法歸納起來, 大致有四個方向 :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地區, 朝鮮半島 、中國北方和中國南方。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道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其中的一個結果是,日本人的基因與北方漢族人完全重疊。

除此之外,科學家把彌生人骨和中國古代居民遺骨進行了比對,彌生時代6個組的人骨資料分別 來自長崎縣南松浦郡的浜郷遺址、山口縣澧 浦郡的土井I)浜遺址、福岡市博多區的金隈 遺址、下關市大字吉母的吉母浜遺址、島根縣八束郡鹿鳥町的古浦遺址及佐賀縣神琦郡 的三津遺址。

12組中國古代顱骨資料分別 出土於華南、華北和東北地區,年代上從新 石器時代直至漢代,其中包括:曇石山組、潘廟組、廟底溝組、安陽I組、關馬山組、 本溪組、平洋組、大甸子I組、大甸子U組、夏家店上層文化合並組、平安堡組和扎齎諾爾組。

日本彌生時代居民在基本體質特徵上與我國東北地區古代居民最爲接近,尤其是與本溪組青銅時代居民表現出十分密切的關係。在6組彌生時代顱骨中,除古浦組之外,其餘5組的主要顱面部形態特徵*常相似。但 是,儘管古浦組與其他彌生時代組之間存在 着一定的形態偏離現象,他還是與出土於我 國東北地區的關馬山組古居民保持了密切的 體質聯繫。

這也側面說明了,多數日本彌生時代居民的種 族成分可能來自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古居民, 而另一部分則或許來自黃河流域。

有趣的是,當日本科學家對上寺地遺址人骨測序,顯示DNA來自亞洲大陸的時候,日本網友稱若與中國同族能接受,如跟韓國同族想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