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額達標 LINE Pay年底申設電支
電子支付出現重量級新兵,第三方支付業者LINE Pay(連加網路)因今年保管代理收付款項的日均額超過20億元。(LINE提供)
電子支付出現重量級新兵,第三方支付業者LINE Pay(連加網路)因今年保管代理收付款項的日均額超過20億元,觸及金管會強制申請電支執照門檻,最快將於年底前提出電支執照申請。由於同集團的LINE在臺用戶數高達2200萬,滲透率居冠,一旦LINE Pay取得電支執照,恐取代一卡通進駐LINE裡,具直取電支龍頭地位爆發力,改寫臺灣電支版圖。
國人常用的支付工具LINE Pay,目前爲第三方支付業者,並無電支執照。簡單來說,若是以LINE Pay綁定信用卡付款,這是LINE Pay的第三方支付業務範圍,但如果是用帳戶餘額付款、轉帳,看起來是LINE Pay提供服務,但實際上由一卡通負責,與LINE Pay無關。
目前在經濟部登記爲第三方支付業的公司將近2萬家,然根據《電支條例》規定,第三方支付業者在日均額達到20億元門檻後6個月內,須向金管會申設電支機構,違反規定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1億元以下罰金。金管會會在每年第1季發函調查大型業者業務規模。
銀行局今年初統計,去年日均額在10~20億元的第三方支付業者有6家,包括樂購蝦皮、綠界科技、拍付國際、藍新科技、foodpanda及LINE Pay。隨着電支發展快速,LINE Pay日均額篤定突破20億元,面臨必須向金管會申請設立電支機構的壓力。
電支業者表示,電支機構須符合《電支條例》規定並受金管會監理,但第三方支付業者則不需要,兩者監理強度差很多。過往LINE Pay不希望被管太多,不願跨足電支,是以入股一卡通的作法,透過一卡通間接卡位電支,且因一卡通最早取名「LINE Pay Money」,也給了外界LINE Pay早就有電支執照的錯覺。
不過隨着LINE Pay於2021年底出清投資一卡通逾2成持股,雙方關係出現質變,LINE Pay在尚未取得電支執照前,與一卡通維持單純的平臺合作關係,LINE Pay Money也已更名爲「一卡通MONEY」,並開發出獨立App,雖然雙方都沒把話說死,但顯然爲分手做足準備。
電支業者認爲,一卡通之所以在電支市場取得「坐二望一」地位,歸功於LINE在臺灣的高滲透率,但若LINE Pay自己有電支執照,雙方合作關係很難不變,且以「人手一LINE」的先天優勢,用戶數恐衝得比全支付更快,將是巨無霸級的電支巨獸,掀起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