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科技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

高校+政府

成都已與清華、北大等22家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共建成果轉化平臺18家,引進落地科技成果項目600餘個,孵化科技型企業248家

“中試+”

成都已建成省級中試平臺6家、市級中試平臺和概念驗證中心69家,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及衆創空間288家,其中國家級76家、省級105家、市級107家

線上

科創通平臺爲科技企業提供一站式資源服務,目前已聚集科技企業4.08萬家、高校院所157家、服務機構1096家

線下

成都科創生態島着力打造集“聚、服、展、孵”於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聚集區。其中,1號館已導入成都市各類輪值駐場及線上科技服務機構96家,提供29個服務板塊近100項服務事項

10月9日下午,成都科創生態島。儘管離四川天府新區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交流分享會(下稱“交流會”)開始還有半小時,但現場已擠滿了人。“邀請了50多人,來了70多人,有人帶着轉化案例來,有人帶着技術需求來,活動效果超出預期。”四川天府新區科技創新和人才服務局工作人員王含欣說。

近年來,爲破解科技產業“兩張皮”現象,成都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爲全市科技創新“一號工程”,在科技成果轉化“從0到1”“從1到100”過程中做加法,不斷促進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轉化,同時通過“線上+線下”服務體系,爲企業、機構做減法,讓其輕裝上陣、“加速奔跑”。

當前,成都正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科技成果如何實現從“書架”到“貨架”?近日,記者探訪了相關科研機構、企業等。

“從0到1”

高校+政府,走好科技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

興隆湖畔,一座有“清華大學”標識的樓宇坐落在北岸——這裡是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的辦公場地。

要走好科技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離不開基礎研究。做好“高校+政府”的加法,2014年8月,四川和清華大學簽訂省校戰略合作協議。2016年,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落戶四川天府新區,到現在已逐漸發展成能源互聯網領域的人才匯聚平臺、科技創新中心、產業發展高地。

“累計獲得專利授權428件。”交流會現場,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魯宗相亮出該院的科技成果數據,“我們正以專利爲核心的知識產權載體,打造能源互聯網領域特色的創新成果,奠定成果轉化的基礎。”

科技成果轉化,還離不開體系的打造。一項成果從產生到轉化落地,要經過多個流程。魯宗相介紹,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探索了一套引育體系,爲入駐企業提供資源配給、科研轉化、跨界合作等一系列服務。截至目前,已爲7家創新企業、11家瞪羚及以上企業提供相關服務。

成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已與清華、北大等22家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共建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北京大學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等成果轉化平臺18家,引進落地科技成果項目600餘個,孵化科技型企業248家。同時,成都還率先推動職務科技成果“先確權、後轉化”改革,西南交通大學等36家在蓉高校院所累計完成確權2084項,孵化企業558家,帶動社會投資近210億元。

“從1到100”

構建“中試+”生態體系,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

“一期總規模1億元,用於投資中試過程中發現的好項目,將成爲全省乃至全國首隻中試平臺參與運營管理的創投基金。”近段時間,成都高新蜂鳥先進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勇,忙着與成都高新區天使投資基金一起完成蜂鳥中試創投基金的最後備案工作。近幾年,通過蜂鳥中試平臺,不少“成都造”科技產品從“書架”走上“貨架”。

中試是“從1到100”的關鍵一環。根據《成都市建設西部中試中心實施方案》,當前,成都正以“中試+”生態體系推進科技成果加速產業化。

“中試+”加什麼?去年,蜂鳥中試平臺開始探索“中試+概念驗證”“中試+科技投資”“中試+人才培育”等模式。“9月,我們與電子科技大學完成成都首期概念驗證訓練營,挖掘培育了15個項目。”田勇介紹。

數據顯示,成都已建成省級中試平臺6家、市級中試平臺和概念驗證中心69家,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及衆創空間288家,其中國家級76家、省級105家、市級107家。

“中試+”的“+”還體現在對相關資源的“一網打盡”。不久前,西部中試綜合服務平臺在成都上線。該平臺面向全國科技企業、科研團隊、高校院所、創投機構、技術經理人等,提供中試平臺展示、服務產品提供、中試人才供給等服務。“目前,綜合服務平臺已實現在蓉中試平臺的全覆蓋。”成都生產力促進中心副主任唐麗介紹。

企業輕裝上陣

線上線下發力,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從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辦公室出門乘坐接駁車,不到5分鐘就可到達成都科創生態島1號館1樓路演大廳。“不出島,就可以與投資機構、科研院所等進行技術、資源對接。”該公司綜合部主任邱旭陽說。

自今年7月入駐成都科創生態島,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就感受到不一樣的發展氛圍——島上有很多相關服務機構,同時島內已入駐和即將入駐的都是產業相關企業。“我們可以‘輕裝上陣’,更專注主業。”邱旭陽說。

“我們遴選了一批兼具專業能力和公信力的服務機構,通過平臺共享、三方背書的方式爲企業鏈接各類專業性服務,讓科創企業可以用較低成本獲得一線的智庫資源。”成都天投集團科創生態島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成都科創生態島着力打造集“聚、服、展、孵”於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聚集區。其中,1號館已導入成都市各類輪值駐場及線上科技服務機構96家,提供29個服務板塊近100項服務事項,重點承載創新資源鏈接、技術服務轉移、創新成果展示、投融資對接等多項專業服務功能。

在線上,打開科創通網頁,創新主體、創新資源、科技服務、成果超市等要素一目瞭然。“這是科技版的天貓商城,在這裡,科技企業可一站式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源,省時省力。”唐麗比喻。據介紹,目前,科創通平臺已聚集科技企業4.08萬家、高校院所157家、服務機構1096家。(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段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