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袋輸液巨頭百特退出中國輸液業務,鼎盛期年供應量超1億袋
日前,醫療巨頭百特(Baxter)告知中國的經銷商,該公司將停止中國市場靜脈輸液產品的商業運營。百特中國方面向媒體證實了該消息。
第一財經記者看到的一份百特上海公司發給經銷商的《關於百特輸液業務調整的溝通函》(下稱《溝通函》)寫道:“隨着客觀環境和市場的變化,百特在中國的靜脈輸液業務面臨諸多挑戰,爲此,在過去幾年中,百特積極探索和嘗試各種業務轉型方案,尋找合適輸液業務長期持續發展的策略。在充分考量患者安全和產品市場供應得到有力保障的前提下,我們計劃有步驟地停止中國市場靜脈輸液業務的商業運營。”
《溝通函》稱,最近百特對其全球供應網絡進行了調整,上海工廠生產的靜脈輸液產品將停止供應中國市場,並從10月23日起停止靜脈輸液產品在中國的商業運營。靜脈輸液相關產品清單中,有包括0.9%氯化鈉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20%甘露醇注射液、0.5%甲硝唑注射液、勃脈力- A在內的28個產品。
百特方面表示:“此次業務變化僅限於百特輸液業務的相關產品,未來我們將繼續立足中國、積極轉型,將更多創新產品引入中國市場,同時積極探索本地化合作,繼續爲中國患者和客戶提供適用於不同應用場景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百特在上海、廣州、蘇州和天津擁有四家工廠,其中上海工廠以靜脈輸液生產爲主,廣州工廠以腹膜透析液生產爲主,從最初就實現了本地化生產供應。
百特是全球最大的靜脈輸液廠商之一,佔美國輸液市場份額約80%。據百特輸液業務一位前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在2007年,百特中國輸液業務處於鼎盛時期,是公司在國內最主要的業務,當時中國市場的輸液供應量曾超過1億袋。
上述人士表示,百特靠輸液起家,並且很早就進入中國市場。他對百特停止中國輸液業務感到“震驚”。
“百特自1998年在上海建立輸液廠業務起步,到2007年的不到十年間,輸液就達到一年一億袋的火紅年代,且在國內主流醫院的市場份額領先,在醫院內,百特輸液品牌的辨識度非常高,也是使用最普遍的,稱爲百特在中國的‘名片’也不爲過。”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此外,百特對中國醫療市場的貢獻不僅僅是賣了一種軟袋輸液,而且早在1998年就引進了“輸液配置中心”的概念,改變了整個輸液配置和護理系統。
“那個時候輸液都是玻璃瓶,配藥還都在病區,會有污染且導致藥物浪費,護士很多時間都在配藥。”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百特的概念是把藥品配製統一放置在一個潔淨封閉的空間內,在藥劑科的專業管理下,既解放了護士,也讓病區的環境得到改善。”
但近幾年來,輸液業務早已不是百特在中國最大的業務了,腹膜透析液取代靜脈輸液成爲百特在中國供應量最大的產品,該產品屬於腎科業務部門。
百特停止中國輸液業務也處於美國輸液產能不足的時期。上個月,美國颶風海倫妮引發的洪水進入百特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工廠,導致該廠關閉停產,該廠是百特全球生產網絡中最大的工廠,主要生產靜脈注射產品和腹膜透析液,並供應了美國每日使用的約60%的靜脈輸液。
百特稱,北卡羅來納州工廠計劃將於今年年底前分階段恢復生產。在此背景下,百特已啓動全球工廠的緊急調配工作,以緩解美國的短缺情況,包括從加拿大、中國、英國、愛爾蘭等地出口美國市場。一位市場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美國的市場定價更高,中國生產輸液供應美國,對於企業來說更有利。”
第一財經記者從業內瞭解到,百特退出中國輸液業務,一方面是由於激烈的競爭環境導致,輸液價格下降,該公司率先引進的革命性的軟袋輸液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所效仿,產品的競爭力下降;另一方面,在我國提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的背景下,輸液的需求和使用量也大幅下降。
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國內的輸液廠商也開始成長起來。行業由過去的“小而散”更趨於集中,同時向高端產品邁進。據銀河證券研報,以2023年銷售額計算,科倫藥業以超100億元的市場銷售位居龍頭地位;其他廠商還包括石家莊四藥集團、華潤雙鶴、辰欣藥業、華仁藥業,銷售額在10億元至35億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