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侯或柯當選總統 葛來儀:不排除北京會另有對話選項 但終將政治施壓

2024總統大選,國民黨侯友宜(右)、民衆黨柯文哲(中)、民進黨賴清德(左)三腳督競爭(資料照合成)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今天說,即便臺灣明年的總統大選由國民黨或民衆黨候選人勝出,北京最終仍將在政治層面對臺灣施壓。

北京以臺灣承認「九二共識」爲恢復兩岸對話前提。葛來儀指出,若民衆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或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當選,不排除兩岸有機會發展出可被中方接受的、「九二共識」前提以外的對話選項,兩岸關係或許將迎來一段相對穩定的時期,但隨着時間過去,中方仍將對臺進行政治施壓。

不過,葛來儀提到,目前無論是侯友宜或柯文哲,皆尚未明確表態支持「九二共識」。她認爲,北京對此感到緊張。

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今天舉行名爲「臺灣因素」(The Taiwan Factor)的線上研討會,聚焦臺灣明年總統大選、美中臺關係等議題。除了葛來儀(Bonnie Glaser),參與討論的還有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非政府組織「國際危機組織」(ICG)中國事務高階分析師、臺灣學者蕭嫣然,以及華府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高階研究員趙通。

臺灣明年1月舉行總統大選。葛來儀指出,中方十分關切可能的選舉結果,特別是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的表現。中方擔憂,賴清德較現任總統蔡英文更「支持臺獨」;一旦賴清德當選,中方可能會對他採取強硬姿態,並尋求向臺灣及美國傳達明確訊號、避免臺灣方面「誤判」。

與此同時,臺美關係目前堪稱史上最強健,葛來儀指出,中國對臺灣日益升高的軍事、外交和經濟施壓發揮了強化臺美關係的作用。臺美經濟關係近期也增強,雙方可望簽訂避免雙重課稅協定。

然而,臺灣的安全防衛仍是臺美關係重中之重。葛來儀提到,除了軍售,雙邊訓練以及對情勢發展的討論也增加,美國並投入更多資源,協助提升臺灣的韌性以及對中共武力攻擊的嚇阻和抵抗能力。

葛來儀指出,美國突然意識到,中國已發展出十分可觀的軍事能力;中方力圖強化「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能力,以利在美國介入臺海危機時,讓美方付出沉重代價。

此外,美國在區域內已不再擁有大幅軍力優勢;在臺灣海峽,軍事平衡明顯向中方傾斜、臺灣已失去制空優勢。葛來儀說,這些因素是對美國的警訊,也是驅動美國相關對臺政策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美方也透過將臺海議題國際化,強化對中嚇阻力。葛來儀說,美國鼓勵各國向中方傳達維護臺海和平穩定關乎各國利益,「這是美國與所有盟友都會談論的事」,包括中國可能必須爲侵臺付出的經濟代價。

葛來儀提到,除了可信的威嚇,「可信的保證」(credible assurances)也能構成嚇阻力。她認爲,美、臺、中三方在這方面能做得更多;就美方政策而言,美國有必要向中方傳達可信保證:若北京不攻打臺灣,美國就不會支持「臺獨」。

葛來儀研判,美、中都不希望軍事衝突發生;縱使出現「意外」,雙方也不見得會進入全面性的戰爭,中國瞭解自身實力尚未準備好面對美國。

值得注意的是,美中雙方對「風險」能發揮的作用有截然不同的認知。葛來儀指出,美方已表態期待與中方進行關於降低風險的對話,中方的立場卻是「風險越高,越能促使美方謹慎行事」。美中恢復軍事對話與否,因此不是臺海是否爆發戰爭的最關鍵因素,而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如何衡量武力犯臺的成本和好處。

趙通指出,中國領導層內部近期主要變化是對解決臺灣議題的急迫感,原因則包括領導人的強烈意志和「歷史使命感」,以及中方實際上缺乏以和平、非脅迫方式,讓臺灣自願「統一」的有效策略。

不過,趙通認爲,中方尚未對「武統」臺灣設下期限,「武統」也不是中方偏愛的選項。

他提到,俄羅斯全面侵略烏克蘭後面對的情況有助降低中方在可見未來主動發起軍事行動的機率,近日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首腦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的武裝叛亂也讓北京更加擔憂,對外軍事行動恐導致國內情勢不穩定。

趙通呼應葛來儀的說法指出,在臺灣,即便是選出國民黨籍的總統,也得面對中國在軍事、政治、經濟領域持續的脅迫和壓力,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蕭嫣然說,從北京的角度看,成功「和統」臺灣的機率已下降;「九二共識」、「一國兩制」的市場也縮小。這與北京的作爲有很大關聯,包括強力鎮壓香港、對臺灣採取更強硬立場。臺灣對中國的態度因此不僅與民進黨政策有關,更重要的是臺灣民衆的觀感變化。(編輯:陳政一)11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