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一大”復辟?!被體測“一刀切”砍倒的冠軍該找誰說理?

正在青島進行的全國游泳冠軍賽上,包括傅園慧、王簡嘉禾、餘賀新等五位在預賽中排名第一的運動員,皆因爲體能測試分數較低而無緣決賽,賽後,#傅園慧預賽第一卻無緣決賽#話題衝上熱搜,而爲數衆多的體育類媒體都做了#體能決定運動員賽事成績合理嗎#的相關調查,結果自然是投“不合理”者居多,比例甚至超過90%。

打破全國紀錄甚至是亞洲紀錄的優秀運動員,卻因爲體能測試無緣繼續比賽?這樣的事情發生在2020年,聽起來還是相當魔幻。

“體能長一寸、比賽無不勝“,這是中國短道隊在組織體能大比武時喊出的口號,體能大比武這樣的詞彙,很容易把人的思緒拉回到往昔,實際上體能測試並非新世紀的產物,早在近30年前,當時還沒有進入職業化的甲A足球聯賽就推行過12分鐘跑的體能測試。

所謂12分鐘跑,就是在12分鐘內跑過3300米纔算合格,如果在體能測試中未能達標,那就意味着將無法獲得新賽季的上崗證。當時的諸多國腳,包括高洪波、楊璞(曾打封閉測體測)等名將,都是12分鐘跑的困難戶,甚至要請來專業的長跑教練來指導訓練,很多球員(比如高峰)甚至因爲未能通過體能測試而直接選擇退役。

後來,12分鐘跑已經進化爲“yoyo體測”,跑圈改了折返跑,模擬足球運動的急停急轉和加速衝刺等運動狀態,終歸還是比12分鐘跑更具科學性,但國足的整體水平卻並沒有因爲體能強化手段的進步而有所改善,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畢竟技戰術能力的不足並不是跑跑步就能彌補的。當然,男足球員被噴白斬雞爛泥扶不上牆,可不是體能測試的鍋,但加強體能訓練畢竟是最直接的可以通過自身努力提高的方面,也不能完全否定其存在的意義,畢竟練了總比不練要強,只是運動成績的取得,一定是多重因素決定的結果。

雖然在足球上體現的並不明顯,但加強基礎體能還是讓中國籃球從中受益。2014年,宮魯鳴在兵敗馬尼拉後再度出山,二度執掌中國男籃帥印。當時的宮魯鳴,着重對年輕球員的體能鍛鍊,爲此也一度承受千夫所指般,被媒體批爲“開歷史倒車”,“三從一大復辟”。

但是在宮魯鳴的眼中,訓練是一切的前提,體能更是訓練的基礎,跑圈就是他帶隊的必修課之一。教練組將體能訓練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關於肌肉和關節力量,另一部分則是心肺功能的鍛鍊,隊伍也多次進行以3200米跑爲主要內容的體能測試。經過體能強化後,隊員們的體能狀況明顯提升,不僅耐力有所提高,體重也控制的很好。

經過魔鬼般的訓練後,中國男籃的隊員們都非常輕鬆地通過了曾經令他們非常頭疼的CBA體能測試。到了2015年亞錦賽上,體能問題從男籃的劣勢轉爲優勢,即便到了第四節,小夥子們也依舊像打了雞血一樣,看起來渾身都是勁。小組賽落後20分驚天大逆轉韓國,半決賽衆志成城用身體沖垮伊朗,決賽力克勁敵菲律賓,中國男籃在2015年重返亞洲之巔。由此可見,體能訓練和測試並非不重要,但要科學地融入到技戰術訓練之中,練跑步不是終極目的,要結合項目特點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關於體能測試的吐槽在游泳冠軍賽上達到頂峰,是體育總局將“體能大比武”的積分和競技成績掛鉤的矛盾集中體現,實際上此前的田徑全國錦標賽就引發過這方面的討論,當時除了因傷缺席的蘇炳添和放棄體能測試的鞏立姣,里約奧運會三級跳季軍董斌、2017年18歲以下世錦賽女子跳遠冠軍龔璐穎、男子100米全運會季軍徐海洋、全錦賽百米冠軍楊洋等,都因體能比武成績排名靠後而未能參賽,而本次游泳冠軍賽發生多達五位排名預賽第一的名將因體能測試不過關而無緣決賽的情況,這其中王簡嘉禾甚至打破了亞洲紀錄,直接導致針對體測的關注程度,已經超過了各個項目真正的比賽進程。

今年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包括多支國家隊在內,運動員因爲出行和參賽不便,多是留在訓練基地自行訓練,甚至處於長期封閉的狀態。在沒有具體比賽的境況下,趁這段長時間的訓練機會補足體能短板,本無可厚非,但將體測成績作爲獲得參賽門票甚至是決定決賽資格的重要依據,卻引發了不同的聲音,一些體能測試項目,對不同項目的運動員,也的確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困難。

以游泳和田徑兩個基礎大項爲例,本次游泳冠軍賽的體能競賽共設置5個項目,即垂直縱跳(擺臂CMJ)高度測試、30米衝刺跑計時測試、引體向上、軀幹核心力量測試(4個方位)和3000米跑,田徑全錦賽的體能測試則分爲深蹲、臥推、30米衝刺、坐位體前屈、垂直縱跳、引體向上、腹肌耐力、背肌耐力、3000米跑和體脂百分比共10個項目。總結一下,引體向上和3000米跑是都有的測試項目,但其實這兩項測試並不適用於所有的游泳和田徑項目。

比如引體向上,主要鍛鍊上肢力量,但加強上肢力量帶來的連帶效應,必然是上半身體重肌肉量的提升,這對於跳躍和中長跑項目並無益處。而3000米跑主要考查個體有氧耐力水平,但對那些講求爆發力項目的運動員,強調耐力往往得不償失。蘇炳添之前就解釋過自己3000米跑成績爲何只有13分38秒這麼“慢”,因爲3000米屬於慢速有氧運動,短跑運動員以力量和爆發力訓練爲主,如果太多訓練長跑會把快肌變成慢肌影響爆發力。

而對於游泳運動員而言,關節的靈活度至關重要,尤其是踝關節,因爲這直接影響了打腿的效率,踝關節越柔軟,大腿效率越高,對身體產生的推動力越大,腰腹及雙腿產生的負荷也會越小,遊速纔會越來越快,而這顯然與3000米耐力測試的初衷背道而馳。

當今世界體壇,講究的是術業有專攻,越專業的運動員越是高精尖,不可能要求全面發展,對於很多頂級專項運動員來說,諸如3000米跑這樣的測試,可以說是“要了人命”,畢竟要在自己的專項上超出常人,“偏科嚴重”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一刀切往往事倍功半,何況即便當時宮魯鳴帶隊練體能,也強調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比如中鋒位置是儘量跑就可以,不是那種強制的‘傻跑傻練’,會根據每個人的不同身體狀況制定不同的計劃。

何況,目前也沒有任何數據可以支持靠引體向上、臥推、長跑等可以成爲奧運冠軍。非要強行進行不適合自己的體能訓練,往往會帶來不可預知的傷病。據我們所知,這次比賽之前就有國家游泳隊的運動員因爲練3000米跑練到腳磨出水泡,結果怕感染三天沒能下水,反倒影響了正常的訓練。另外還有運動員因爲練體能時摔折胳膊,導致自己無法參加冠軍賽的情況出現,可以說都是體能測試帶來的負面影響。

體育訓練,本可以用科學的方式來解決,項目的特點不同,訓練的着重點自然也不同,本次體能測試,總局強調比賽就要按規則進行,規則面前人人平等,而且強化體能訓練不僅可以提高運動員身體素質,還能夠錘鍊運動員意志品質,鍛造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優良作風。

但是,中國體育多年來的成功案例,無一不是走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路線,運動員之前就不練體能嗎?當然不是,但體能恐怕不能成爲決定性的因素,如果說奧運項目的體能測試還有情可原,那麼圍棋甲級聯賽也這麼搞又是怎麼回事?下棋對體能要求當然不低,但測試1000米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等等卻成了強制要求,難道肌肉還能代替腦子的作用嗎?

實際上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國際性賽事都被迫停擺,國內在防控情況大好的前提下,才逐漸恢復一些國內的賽事。但是好不容易有比賽的機會,而且都是全國的頂級賽事,結果卻出現傅園慧式只能在預賽中出場的結果,田徑全錦賽也有不少成績上的佼佼者因爲體能排名靠後,只能作爲不計名次的測驗來對待的尷尬情況,決賽不如預賽,很多名將被拒之門外,這樣的比賽怎能體現出真正的訓練效果?

傅園慧可以發微博,“哀嚎”我傅圓圓這輩子也有會跑步的一天,王簡嘉禾可以說,“我們是水上項目,陸上項目不是很擅長,游泳運動員不可能在陸上的所有項目都特別好”,但還有大多數不太知名的運動員,他們的發聲恐怕引發不了什麼共鳴,要不就說幾句可有可無的,要不就乾脆不吭聲,在幾乎所有的專業運動隊都在參與這場體能大比武的前提下,絕大多數運動員們都只能接受現實。

真正糟糕地是,根據規定,由於體能測試結果和運動員的津貼補助直接掛鉤,甚至決定了他們的奧運會參賽權。所以如果按照這樣的規定執行下去,很多真正具備能力的頂尖運動員,可能就真的無緣明年東京奧運會的賽場。“我已經年紀很大了,還是想多遊幾年,但這種政策快逼得我這種老一點的當不了運動員了”這是一位出生於93年的游泳運動員的心聲,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年,很多進入職業生涯末年的老將不得不咬牙再堅持一年,但體能測試很可能關上他們通往東京奧運的大門。

可能,一場全國比賽還不足以證明體能測試對競技成績到底有沒有幫助,畢竟傅園慧、王簡嘉禾也不缺這麼一個全國冠軍的頭銜,但體能測試的根本,當然應該爲訓練服務,針對不同項目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體能考覈標準,讓體能測試成爲提升成績的助推力。

對於體能測試,每個人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不同,體育總局出臺這樣的政策,必然也有自身的考慮,到底這麼幹行不行可不可以,終究還是要在成績上見到效果纔有作用,那就讓我們等待明年的東京奧運會來揭曉最終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