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五虎上將”說法怎麼來的?歷史上真有五虎上將的說法嗎?

大家好,我是以史爲鑑。

一提到三國,許多人頭腦中馬上浮現各種勇猛的將領,什麼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順口溜背的是滾瓜爛熟;

而且根據所在陣營的不同,還劃分出什麼蜀漢五虎上將,曹魏五子良將,江東十二虎臣……等等的名將集合體;

尤其是蜀漢的五虎上將,隨着近年來三國動漫、遊戲、影視劇的宣傳普及,從三歲孩子到八十歲老人,可以說沒有不知道五虎上將的。

但是這五虎上將的說法怎麼來的?三國時期真的有五虎上將的說法嗎?

其實五虎上將是後代小說家制造的一個噱頭,是爲了方便讀者、觀衆記憶而創造出來的,在三國時期是沒有五虎上將這一概念的。

不過雖然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並稱爲蜀漢五虎上將是虛構的概念,但並不是小說家腦洞大開,胡編亂造,而是有歷史的依據;

在陳壽撰寫《三國志-蜀書》的時候,他把跟着漢昭烈帝劉備打天下勞苦功高的五位名將並列在一個傳記之中。

大家知道,史書傳記中的傳記排序並不是隨便瞎排的,而是根據此人生前的政治地位、功績大小、生活時間等幾個主要因素綜合排列。

而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這五人,就是《蜀書》中並列排列在第六篇的傳記。

排在他們之前只有東漢時期兩位益州牧傳、先主傳、後主傳、妃子傳、諸葛亮傳而已,可見這五人的地位之高,功績也相仿。

而且陳壽在寫完這五人傳記後,在最後專門有一個綜合評語,其中寫道:

這句中的“爲世虎臣”,本是陳壽對關羽、張飛二人的評價,在陳壽看來,蜀漢武將之中要是論功勞大、地位高,只有這五個人是大致處於一個水平線之上的。

而且在這五人之中也有排序,其中關羽張飛二人地位和武力值最高,並稱爲當世虎臣;

而馬超略低於關張,稍高於黃趙,陳壽認爲馬超雖然能打,但是其他方面差一點,最後導致家族覆滅;

黃忠和趙雲二位是五位中的第三檔,屬於是猛虎的爪牙,和當年劉邦麾下灌嬰和夏侯嬰這樣的忠心的猛將一樣。

而後世小說家在創作時,直接化用“虎臣”二字,把傳記並列在一起的關張馬黃趙五人,起了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五虎上將!

同理,小說家也把曹魏同一傳記裡的五位名將合併爲“五子良將”,江東孫吳同一傳記裡的十二位名將起名爲“十二虎臣”。

“五虎上將”、“五子良將”、“十二虎臣”讀起來朗朗上口,並且魏蜀吳三國各有一個不同的名將集合體,這在民間傳播時非常容易讓老百姓記住。

在之後幾百上千年的傳播過程裡,這一概念也不斷得到加深。

其實按照《三國志》的記載而言,蜀漢根本沒有一個五虎上將的名頭,這只不過是後代小說家制造的一個噱頭罷了。但是關張馬黃趙這五人,卻是真正在蜀漢非常有地位的五員猛將,叫他們一聲五虎上將也倒是貼切。

而對普通老百姓而言,他們心目中“五虎上將”就是猛將如雲的代稱,除了三國五虎將,後來還有著名的瓦崗五虎將、梁山五虎將等等。

甚至在如今的一些體育項目中,也有五虎將的說法,可見五虎將雖然是小說家創造的概念,但的確也是非常成功的一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