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性別大發現!海大團隊揭密「性別轉換」機制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珊瑚研究團隊發現錨形紋葉珊瑚具有「性別轉換」的現象。(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提供/徐佑升基隆傳真)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珊瑚研究團隊發現錨形紋葉珊瑚具有「性別轉換」的現象。(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提供/徐佑升基隆傳真)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長識名信也及終身國家講座教授張清風帶領的珊瑚研究團隊,發現錨形紋葉珊瑚(Fimbriaphyllia ancora)具有「性別轉換」的現象,而且具有該現象的珊瑚,每年還會有規律性的發生性別轉換,非常罕見,初步推測是爲了避免周圍都是同性無法繁衍後代的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Nature》的子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通訊生物學)。

海大指出,錨形紋葉珊瑚爲一種廣泛分佈於印度太平洋的石珊瑚,是一種雌雄異體的珊瑚,像許多動物一樣擁有性別。海大珊瑚研究團隊從2010年起長期研究這種珊瑚如何繁殖,雄性珊瑚羣體會形成精子,而雌性珊瑚羣體會形成卵子,這個過程需要半年到1年的時間。

海大表示,識名教授等人對墾丁地區的26個珊瑚羣體進行標記,並在3至4年間追蹤其配子形成情況,結果發現約7成的珊瑚羣體每年會進行性別轉換。例如,前年是雄性的珊瑚羣體,去年變成雌性,而今年又轉回雄性。而其餘3成的羣體則保持固定性別,不發生性別轉換。

至於爲何珊瑚需要每年進行性別轉換的原因,研究團隊初步研判,由於珊瑚是固着性的生物,無法自由的移動尋找另一半,如果周圍同類的珊瑚都是相同性別,則無法產生後代,這在繁衍中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但如果一個族羣中有部分珊瑚進行性別轉換,而另一些保持不變,這樣即使今年這地區的珊瑚全部都是雄性,但明年可能就會有雌雄交替的組合,至少每兩年就有一次繁殖後代的機會,可增加族羣繁衍的可能性。

識名教授表示,珊瑚是人們都熟知的海洋生物,但牠們的生物學特徵仍有許多未知的地方。「這次發現了一種非常有趣的有性生殖方式。未來我們仍會繼續努力詳細研究這個珊瑚性別轉換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