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營收2.8億元 航班管家母公司衝刺港股IPO

《科創板日報》11月7日訊(記者 徐賜豪)綜合出行平臺活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活力集團)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招商證券國際和民銀資本擔任聯席保薦人。

手握“航班管家”“高鐵管家”兩大出行服務App,其實早在2019年5月,活力天匯(活力集團前身)就曾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提交上市輔導備案,擬科創板掛牌上市;後於於2021年7月自願決定不再繼續進行A股上市申請,並尋求在香港上市。

活力集團表示,本次港股IPO融資的資金擬將用於增強研發能力並在業務營運中擴大AI的應用;佈局海外業務,包括與海外市場的當地服務供應商合作、打造海外產品;並進一步投資於銷售及營銷工作等。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活力集團上市後可以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進一步拓展國際旅遊市場,特別是在旅遊、出行等領域具有潛力的國家和地區。

上半年營收2.81億元,創始人是UC瀏覽器和美團天使投資人

活力集團的創始人王江,投資圈人稱“連長”。早在2007年和2010年,王江先後天使投資了UC瀏覽器和美團這兩家日後成爲行業獨角獸的企業。

在2007年,王江攜手清華同窗李黎軍創立了活力集團。兩年後,他們推出的“航班管家”,這是中國首個爲旅客提供實時航班動態信息的移動應用。

2010年,活力集團的發展步入快車道,不僅成功完成了紅杉資本領投的A輪融資,募集到500萬美元資金,還在後續迎來了B輪融資的喜訊,經緯創投與Greylock攜手注入1500萬美元。

活力集團在2016年通過C輪融資獲得了9.33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支持,參與的投資方包括華蓋資本、華晟領勢等多家知名機構。在紅籌架構拆除的過程中,經緯、紅杉、Greylock等早期投資人選擇了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衝刺IPO前的2024年5月和8月,太保投資和民銀資產管理的Fontus斥資1.83億元認購公司股份,但活力集團的投後估值僅有20.87億元。相較於3年前,估值銳減36%。

招股書顯示,活力集團在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王江通過Non Human Limited 持股16.79%;李黎軍通過Travel Around Holdings Limited持股15.99%;王江可行使上述股份(包括根據李黎軍授予王江的投票委託)的投票權,以及可行使TRXZ Holdings Limited持有的2.37%投票權,合共可行使公司約35.15%的投票權。

另外,陝西紓困基金持股10.67%,是活力集團第一大機構股東,Fontus持股9.60%,爲第二大機構股東,華興資本旗下的華晟領勢持股2.76%,華蓋資本持股2.13%。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3年活力集團在線上機票交易方面產生的總交易額爲183億元,是中國第五大的第三方平臺,市場份額約1.5%;在線上火車票預訂方面產生總交易額123億元,是中國第三大第三方平臺,市場份額約爲2.2%。活力集團2023年的總交易額爲308億元,在中國一站式綜合出行平臺中位居第二,僅次於港股上市公司攜程。

具體來看,活力集團的營收主要來自於旅行相關服務、線上營銷服務、數據及技術服務三大板塊。其中,旅行相關服務貢獻了近9成收入,2024年上半年爲2.52億元,佔比爲89.5%;線上營銷服務的收入爲1971.2萬元,佔比爲7.0%;數據及技術服務爲986.8萬元,佔比爲3.5%。

此外,活力集團直至2023年才得以扭虧。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活力集團分別錄得營收3.44億元、2.8億元、5.02億元、2.81億元;期內利潤分別爲-3.58億元、-75.8萬元、5930.9萬元、3171.2萬元;毛利率分別爲49.8%、47.1%、56.8%、58.6%。

網約車業務遇阻,ToB業務與海外市場成新方向

活力集團在招股書中提到,中國綜合互聯網出行服務市場相對分散,競爭較爲激烈,市面上提供在線交通預訂、在線住宿預訂或出行數據解決方案其中一兩種服務的提供商超過1000家。

近年來,活力集團一直在積極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試圖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尋求突破。然而,其網約車業務“夥力專車”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營收佔比逐年遞減,成爲公司發展的一個痛點。

據招股書數據顯示,從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夥力專車”提供的收入分別爲1134.01萬元、392.16萬元、802.60萬元和309.56萬元,這一數字與網約車行業的巨頭相比顯得微不足道。例如,曹操出行日前在其招股書公佈其在2024年上半年的營收就高達62億元,遠超活力集團的網約車業務。

面對網約車業務的困境,活力集團開始嘗試開拓ToB業務。自2017年起,公司進一步擴充了面向企業客戶的交通票務服務,提供會議、獎勵旅行、大型會議、展覽等端到端的管理服務。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司的營收壓力,五大客戶的收入貢獻逐漸增大。

招股書顯示,從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活力集團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爲5440萬元、8460萬元、8980萬元和6330萬元,分別佔總收入的15.9%、30.2%、18%和22.5%。其中,最大客戶的收入貢獻也相對穩定,但佔比並未超過公司總營收的兩成。

然而,爲了獲客及增加品牌的認可度,活力集團的營銷支出也在逐年增長。從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爲9450萬元、4410萬元、1.16億元和6260萬元,佔同期總收入的比重也相對較高。

活力集團於2023年12月在香港設立區域總部,作爲國際擴張的第一步。未來,活力集團將首先專注於亞洲市場,並逐步將業務擴展至全球各地。

對於海外市場的發展策略,活力集團在招股書中透露:一是實施旅遊相關服務的全球戰略;二是爲海外用戶提供數據解決方案;三是開發面向全球旅行市場的AI驅動產品。

“探索與當地企業(尤其是大型海外參與者)的合作伙伴關係,活力集團利用其技術專長爲合作伙伴配備新進技術及AI工具助其實現運營數字化和自動化,以此來打入新市場,而無需在早期階段就建立本地服務團隊進行大量投資。”活力集團在招股書寫到。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面對國內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有限的增長空間,活力集團選擇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通過與當地企業合作,或許可以更快地適應新市場,降低進入門檻和風險。

在他看來,海外市場可能存在不同的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活力集團需要嚴格遵守當地法律法規,確保業務的合規性和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