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謀 臺灣需要止戰
(圖/本報系資料照)
近日,前國安會秘書長丁渝洲呼籲,總統和國安團隊應有「終戰指導」,在國家損失最少、人民傷害最低的情況下,結束戰爭。聽起來是沒錯,但卻是單方面思考,不適合臺灣也不適用兩岸。當前,臺北與北京需要的,其實是「止戰指導」。
「終戰」這兩個字,老實說,聽起來十分刺耳,總會讓人想起日本天皇在美國對廣島及長崎投擲兩顆原子彈後,發佈了一篇令中國人迄今依然憤怒不已的《終戰詔書》。
這篇《終戰詔書》,通篇除了沒有一句道歉的話,還稱呼代表受降四國爲「米、英、支、蘇」。日本被KO倒地前還不忘再倒打中國一耙,稱呼中國爲他們他們最輕蔑的「支」。
除此之外,通篇隻字不提無條件「投降」,而用「終戰」兩字來替代,簡直是死的鴨子嘴硬!硬是不說自己戰敗「被迫投降」,而是「主動終戰」。
由此可見,日本軍國主義是如何地不知反省,也不認錯,戰敗臨死之前還要如此刻薄,猶如一隻被砍了頭的毒蛇,蛇首緊咬着獵物不放!
更離譜的是,臺灣的日遺皇民獨派,深受日本天皇詔書的教誨,迄今拒絕接受每年10月25日爲「臺灣光復紀念日」,堅稱當日是「日本終戰日」,是日本終戰放手,才讓臺灣迴歸中國,而非中國戰勝日本、光復臺灣之功,因此沒有紀念的必要。兩者同樣是「死的鴨子嘴硬」。
不論是前國安會秘書長丁渝洲所提出的「終戰」指導,或者是國防部長邱國正所說的「所謂終戰就是奉陪到底」,這些說法其實都是西方的戰略思維與戰爭關係,並不適用與血肉同源、同爲華夏子孫的兩岸關係。臺北與北京應該考慮的是「止戰」,而非「終戰」。
中國兵聖孫子說過:「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才應該是兩岸「止戰」的最高指導原則:止戰於前,便可防止「奉陪到底、兩敗具傷」的「終戰」。畢竟,和平沒有輸家,戰爭沒有贏家。
近日,針對以巴衝突擴大的狀況,美國共和黨衆議員沃伯格(Tim Walberg)竟然在一次選民活動妄言,以色列應像「對付長崎、廣島一樣」對迦薩投核彈「迅速完事」。從這樣的談話脈絡,就不知在美國戰略思維最高指導原則裡,要讓兩岸「終戰」,是準備在大陸還是臺灣,也像對付日本丟擲原子彈一樣,便可「迅速完事」?(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