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困難重殘人家改造:獨立如廁和洗澡,讓他們更有尊嚴
摘要:小細節裡有大愛,爲重度殘疾人打造居家“專屬溫暖”。
能去樓道里望望天空,看看人羣,對41歲的樂晏來說,是最開心的事。畢竟,29歲患上腦膜瘤後,他就偏癱在牀,智力也有了很大缺陷,每天都只能對着天花板發呆。如廁、洗澡、出門……這些原本再正常不過的舉動,都要在父親的幫助下完成。
在肇嘉浜路這間5樓的老房子裡,68歲的父親樂偉忠照顧起兒子來也愈發力不從心。“他心疼我,想自己去上廁所,但沒法從馬桶上站起來。我想推他去門口透透氣,可他200斤,門檻都過不去。”樂偉忠說,他們今年申報了上海市殘聯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智能馬桶、把手、坡道等量身定製的項目,爲他們解決了生活中的大麻煩。
上海有約60萬持證殘疾人,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這項工作已經持續多年。2024年,“爲5000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納入市政府爲民辦實事項目,全市現已完成改造5283戶,超額完成全年任務目標。
從解決“做飯難、如廁難、洗澡難”到“居家更方便、家人更安心”,這些看似平常的家庭改造,穩穩托起了殘疾人的幸福。
量身定製,滿足個性化需求
“洗澡間這個竹纖維牆壁真好,不怕磕。”“客廳木地板本來被白蟻啃得一塌糊塗,現在新鋪的地板革又好看又能防跌倒。”“新抽油煙機薄了20多釐米,過道寬敞了好多”“衛生間的把手太方便了,兒子一伸手就能自己拉着把手站起來”……
說起家改給生活帶來的便利,樂偉忠根本停不下來。今年6月7日簽約,6月17日全部完工,工期不過10天。“施工過程不僅沒有影響到我們的生活,還把出入、洗浴、如廁、做飯等方方面面考慮得很周全,改造得太好了。”他連說了很多句感謝,感謝殘聯的項目,感謝社區的牽線,感謝施工方的細緻耐心,這些設計遠超他的預期。
樂晏家改造前後
樂晏家改造前後
樂晏家改造前後
改造之所以能貼合樂家父子的需求,是因爲市殘聯在改造過程中,按照殘疾人申請、入戶評估、施工改造、入戶驗收等流程,堅持“一戶一案、按需改造”,最大限度滿足每個家庭的個性化需求。“樂叔叔家是我們今年改造的第一戶,經過多次探訪和交流後,我們敲定了改造項目。”上海同寬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養老服務部經理陳露介紹,這些項目包括進戶門增添無障礙坡道,衛生間整體牆面鋪設竹纖維材料,更換如廁設備、廚房設備、地板等。
樂偉忠指着放在衛生間門口的洗衣機說,兒子體型壯,以前進出衛生間時,要側着身才能進去。施工人員多次上門走訪,很細心地想辦法墊高了洗衣機底部,這樣機器就可以往裡挪十釐米,讓出門口的空間,進出就方便很多。“他們很有心,會根據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房屋狀態靈活變通,改的地方都是我們需求最迫切的。”
如何滿足殘疾人家庭“人性化”和“個性化”需求,是施工中反覆考量的問題。今年41歲的姚瑞歡住在金橋,32歲時一次車禍讓他左半身癱瘓。衛生間的玻璃淋浴房,成了他洗澡的最大障礙。“進進出出要跨過門檻,太麻煩了,我只能減少洗澡次數,一個月最多洗兩次。夏天天實在太熱了,就多擦一擦,忍一忍。”姚瑞歡說,以前每次如廁、洗澡,自己都要搞得滿頭大汗、筋疲力盡。
提到改造後的衛生間,姚瑞歡和父母都不住地豎大拇指。“我們家原來的木門很重,他們幫忙換了這個更輕巧的移門,不僅更好開關了,門洞拓寬後,我兒子進出也方便了。”姚瑞歡的媽媽滿臉帶笑,來回演示着這道門的方便之處。
姚瑞歡家改造前後對比
姚瑞歡一家1994年搬進這裡,2009年重新裝修,當年時興的淋浴房、大鏡櫃,在他2015年車禍後都顯得有些多餘。
“玻璃門拆掉後,鋪了這個長條形排水道,帶一點V形,有一點水就能漏下去,真的非常方便。”姚瑞歡媽媽在衛生間裡指指地上的無障礙快排,又摸摸能加熱烘乾的毛巾架、新的鏡櫃,“這些都老好用了。”
崇明區的殘疾人家庭住房以農村自建房居多,房屋構造、家庭情況差異比較大,更需要“一戶一設計”。家住建設鎮運南村的倪先生因車禍導致下肢殘疾,日常出行都要依靠輪椅。此前,他家中的廚房和衛生間設施陳舊,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一般家用的竈臺和洗手池對他來說太高,操作不方便;多個房門入口處有較高的門檻,輪椅通行很困難。
倪先生家改造前後
施工團隊針對倪先生家的情況,對廚房、衛生間進行了局部改造。改造後,廚房的竈臺變矮了、竈具換新了、還裝上了燃氣報警器,房間門檻不見了,衛生間的鏡子能翻動了。現在,在老伴的幫助下,倪先生能坐着輪椅自由進出每個房間,實現了“洗澡自由”和“如廁自由”。
摸清底數,提升殘疾人生活質量
“今年家改,我們正式啓用了‘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綜合服務平臺’,這是一個新的管理平臺,可以對改造內容、服務商產品商選擇、驗收標準、維保服務等進行全流程管理。”市殘聯權益保障處負責人介紹,在改造前,街道殘聯和村居工作人員會逐戶進行摸底調查,瞭解殘疾人的需求,初步制定方案;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工藝和進度也要時時監督,確保每處改造都能發揮實效,讓殘疾人居家無障礙。
要做到居家無障礙,很重要的一點是將地面找平,避免溝溝坎坎。在姚瑞歡家,施工方除了讓衛生間煥新,還根據他的動線,在花灑兩側設置了加長的一字形扶手,幫助他移動;在馬桶側面配置了下翻扶手,讓他在如廁時可以借力起坐。
上海嘉加安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倪珺介紹,前期溝通中,姚瑞歡反覆強調馬桶很難用,他們特意爲他挑選了一款新馬桶,坐墊上有一前一後兩個感應點,即使他有肢體障礙,坐姿不正,也能準確感應到位置。
“現在衛生間用起來很方便,看起來也更整潔美觀了。”姚瑞歡媽媽說,最讓她感激的是,“有了這些輔助,兒子能獨立完成很多事,他覺得更有尊嚴,我們也很欣慰,這纔是頂頂重要的。”
除了提升“看得見”的地方,更多“看不見”的服務也沒缺位——樂偉忠說,街道的殘聯專職委員對他們一直都很關心。爲了這次改造,他們反覆來了解需求,解答疑問。兒子需要輔具,殘聯就幫助申請發放輪椅;想了解補貼申請進度,他們也會幫助查詢;有下樓的需求,還可以申請使用爬樓機。“溫暖關懷、探望慰問從不間斷,他們真的把我們當作家人一樣。”
有了坡道,樂偉忠推輪椅出門就不費力了
“改造完畢並不是服務的結束,按照市裡的要求,區殘聯、驗收機構、街鎮和社區(村)四方工作人員還要一起入戶抽查,對已完成改造的殘疾人家庭開展回訪。”浦東新區殘聯工作人員閻志軍介紹,通過回訪,他們將進一步掌握殘疾人對改造的項目、產品、施工質量、機構服務態度等的滿意度,爲以後的工作提供參考。
還沒等上門回訪,樂偉忠就已經寫好了感謝信:“我快70歲了,體能下降,無暇顧及生活環境和質量。這次改造過程中,你們多次上門探訪、評估、查看,解決了我家的生活、出入和安全難題,細緻入微,工作耐心,萬分感謝。”
現在只要天氣好,樂偉忠都會推樂晏去走廊吹吹風,有云飄來,有鳥飛過,樂晏的眼睛也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