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捷克團訪臺 共軍擾臺加大威懾力道(陸文浩)

共軍17日有共機26架次、共艦4艘次,在臺灣周邊海空域活動包括:彩虹-4無人機1架、殲-10戰機4架、殲-16戰機6架、運-8反潛機與BZK-007及BZK-005無人機各1架。(圖/中時資料庫)

近日國內外媒體炒熱,德國26年來首位聯邦教育及研究部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將在3月20日出發前往臺灣。21至22日期間,就臺德雙方進行教育與學術研究交流外,並期盼在半導體、綠色氫能和電池研發等領域商討合作空間。另捷克衆議長艾達莫娃(Markéta Pekarová Adamová)3月25日至29日將率領百人訪問團,抵臺從事臺捷雙方企業、學術機構與博物館等項交流。近日捷克官員透露,也不排除在軍事合作尋求機會。由於,德國與捷克等政府官員訪臺層級之高,已經引起中國外交部關注外,並透過管道向德捷兩國頻密交涉取消訪臺之行。

我國防部於3月18日、19日先後公佈,共軍17日有共機26架次、共艦4艘次,在臺灣周邊海空域活動。前述中有彩虹-4無人機1架、殲-10戰機4架、殲-16戰機6架、運-8反潛機與BZK-007及BZK-005無人機各1架,分在臺灣海峽北、中、南端與臺灣西南國際空域進行聯合火力突擊演練,BZK-005無人機由臺灣西南經巴士海峽往臺灣東南空域後折返。先前推斷爲052C型驅逐艦西安號/153所屬直-9艦載反潛直升機1架,17至18日兩天在臺灣東南空域活動;次日共機總數減緩至2架次。

另日本政府於3月17日公佈,首度與沖繩縣依據國民保護法,演練將臺灣的先島羣島居民及觀光客約12萬人以6天的時間撤往九州;同日,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公佈,共艦054A型護衛艦515號,16日由東海經日本種子島與奄美大島間水域,進入西太平洋。上述,引發臺日高度關注。

(作者陸文浩繪製)

首先,依據以往共軍支持中國外交部,以軍事威懾國外訪臺者,傳達「一箇中國」原則政治訊息,以空中兵力在臺灣海峽進行三面火力突擊演練、及共機繞臺模式等展現,欲阻礙臺灣與國外官方交流。

對此,由於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隸屬德國執政黨自由民主黨(FDP),其政府奉行中國「一箇中國」政策,故德方官員先前已透過國際媒體宣稱,將不會與我外交部長吳釗燮見面。另捷克衆議長則拒絕「北京要求取消臺灣行」。可見,共軍近期兩次(14及17日)進行上述空中兵力展示,系針對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政府層級爲部長以上、民意代表爲議長層級以上等官員訪臺之反應。

其次,筆者特別注意到近期3月14至17日間有共軍殲-16戰機與無偵-7無人機各2架,3月16日在我東沙島東北方之臺灣西南國際空域進行空中聯合訓練。據信,共軍東部戰區已經在此空域有能力,進行戰機與軍用無人機聯合空中火力打擊任務。

由於,共軍現代軍用無人機體積小與價格便宜、亦快速量產與投入戰鬥、操控力及實戰力佳等,均比舊型戰機改成無人機具有優勢。此模式勢必推翻先前一些專家學者,長久以來認爲共軍欲將淘汰之殲-6、殲-7戰機改爲軍用無人機,以應對或消耗我空軍戰力。對此我國軍需持續關注,此域多型軍用無人機在未來空中場域中之運用以爲因應。

最後,筆者更早前就已經論述,巴士海峽爲共軍潛艇部隊以及美日等軍事同盟國潛艇部隊往來南海與西太平洋之戰略水道。故從東部戰區海軍第六驅逐艦支隊所屬具有直-9艦載反潛直升機之052C型驅逐艦與054A型護衛艦,近兩年長期在臺灣西南至東南一帶海域活動,系進行空中及水面協同反潛任務。另外從逆向思考方面,直-9艦載反潛直升機兩次在臺灣東南空域活動情況,也不排除與共軍所屬潛艇在此域,進行潛艇水下部署與噪音值測試。

再者,日方披露共軍054A型護衛艦/515,3月16日在日本奄美大島周邊海域活動。經查詢前者也是東部戰區海軍所屬第六驅逐艦支隊所屬作戰艦,艦名爲濱州號,舷號爲515。由於日方公佈將演練先島羣島民衆等撤回本土九州、且可能運用大批民用船舶輸送、航線等舉措,共軍在前一日在上述航線看似截擊之舉,引發日本自衛隊高度遐想與關注。

回顧共軍515艦去年6月份也曾與3艘艦船,由東海經奄美大島進入西太平洋遠訓。去年12月21至27日與中俄艦隊在浙江舟山至台山列島以東一帶海域進行中俄海軍「海上聯合2022」軍演,演習主旨在共同維護海上安全威脅。今年1月15日曾與同爲第六驅逐艦所屬052D型驅逐艦南京號/155,協同由東海經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2月1日在我蘇澳外海活動。

續從共軍515艦054A型護衛艦具近海反潛能力佳、隸屬東部戰區海軍第六驅逐艦支隊、東部戰區海軍負責轄區連雲港至廣東汕尾一帶海域,並往前延伸至第一島鏈日本大隅海峽、宮古海峽、巴士海峽等海上戰略通道;其中也包含臺灣周邊海域、前述海上戰略爲往例美日等潛艇進入東海水下要道。綜合,推斷515艦如無偕同艦隻,則爲單純性進行例行的海域巡弋與偵潛任務。

(作者爲陳守仁孫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中華經略國防協會副研究員、文化國發所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