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回購新信號:瀕臨退市紅線股身影頻現

上市公司高回購即將屆滿一年。自去年7月以來,在監管的鼓勵下,上市公司回購力度顯著加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採訪與梳理髮現,一些回購新信號正在涌現。

首先,從上市公司整體回購規模來看,同比增量顯著,環比趨於平穩,回購逐漸步入平穩高位狀態。

其次,從回購企業來看,徘徊在面值、市值退市紅線邊緣者以及被“披星戴帽”者均加入回購隊伍。其中,部分公司是在投行的建議下實施回購,以求通過響應政策號召的方式實現自救。

再者,從回購目的來看,註銷式回購顯著增加。2024年春節後,以註銷爲目的的回購明顯增加,例如東方財富等已經發布回購計劃的公司將回購目的更改爲註銷。

此外,回購實施步伐加快,2024年年內新增回購計劃的上市公司已超3500家,其中1500餘家已經正式實施。

自救式回購增加

伴隨新“國九條”及其配套措施落地,資本市場全面實施嚴監管並加大退市力度,同時上市公司回購、分紅被鼓勵。記者從投行人士處瞭解到,諸多存在退市風險的上市公司主動尋找投行尋找應對之策。而回購,正是投行開出的普遍藥方。

當前,回購不僅是資金充沛、經營良好的上市公司的主戰場,一些徘徊在退市邊緣,尤其是當前基本面整體尚可、2025年1月1日退市新規實施後可能觸及退市紅線的企業,主動加大回購頻次與力度,以期通過響應政策號召向市場傳遞信心的方式,實現股價提升、遠離強制退市漩渦。實際效用如何則有待觀察。

退市新規新增四類強制退市情形,並將主板市值退市標準提升至5億元。在投行人士看來,由於回購對上市公司而言,最直接的效果是股價提升。相較於可能觸及其他強制退市情形的上市公司,觸及面值退市、市值退市的上市公司通過回購自救的作用相對明顯。因此,低面值、小市值公司的回購熱情相對更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Wind數據梳理髮現,在6月1日至6月13日發佈股份回購計劃的145家上市公司中,按照6月13日收盤價計算(下同),16家公司面值不足5元,8家公司面值不足3元,重慶鋼鐵(1.07元)、吉視傳媒(1.17元)、ST瑞德(1.23元)、三房巷(1.49元)4家公司面值更是不足1.5元。

按照規定,上市公司股價如果連續20個交易日不足1元,則會被強制退市。“過去,由於‘殼價值’的存在,上市公司股價若降至1元左右,在一番自救操作後大概率會回升至退市紅線以上,面值退市者寥寥無幾。如今,監管嚴打‘炒殼’‘借殼上市’與市場操縱,使得‘殼價值’銳減,低面值企業退市風險大大提升。”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因此,面值略微高於1元且在3元以內的上市公司,需要早做打算,防止遇到突發情況導致面值退市。”

市值退市與面值退市頗爲類似,此前鮮有因此而退市的公司,但新“國九條”發佈後退市危機來襲。

6月14日,建車B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不足3億元,鎖定強制退市第一股;疊加退市新規實施後主板市值退市指標將由3億元提升至5億元。這使得小市值公司頗爲緊張,爲提升市值而急尋自救之策。

Wind數據顯示,6月1日至6月13日新增股份回購預案的主板上市公司中,市值最低者是ST永悅,僅爲8.19億元;*ST天創(10.95億元)、塞力醫療(12.40億元)、嘉麟傑(13.15億元)3家市值在10億元-15億元之間;另有春光科技(16.49億元)、萊紳通靈(16.88億元)、若羽臣(18.72億元)3家市值不足20億元。

談及處在退市邊緣的上市公司通過回購方式自救,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分析表示,對於企業自身而言,短期內可進行市場價值維護提振股價,緩解退市風險;但長期來看,此類公司能否保持股價穩步提升並避免退市還需由公司持續經營能力來決定。從投資角度則需分情況來看:一方面,業績差、盈利能力不強,經營發展、公司治理存在重大問題且長期狀況難以改善的企業,不具備長期投資價值,退市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對於基本面尚可的企業,通過回購在穩定股價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優勢領域,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完善內控機制,加強公司治理,則投資價值將穩步回升。

回購實施步伐加快

此輪上市公司回購熱始於2023年7月,至今已近一年。

Wind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至6月13日,上市公司實際回購規模達937.79億元,去年同期僅爲311.30億元,年內同比增長201.25%。

細查近一年來上市公司回購情況可以發現,除前述自救式回購增加以外,一些新信號日漸清晰。

首先,實際回購規模趨於平穩且保持高位。

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上市公司月度回購規模屢創新高,今年7月爲61.17億元,2024年2月達到峰值265.01億元。

今年3月以來,回購規模逐漸回落。3月~5月,月度回購規模分別爲160.56億元、157.44億元和127.98億元,6月1日至6月13日合計回購77.25億元。

去年1月~7月,A股單月最高回購規模僅爲70.96億元,今年6月前13天的總回購規模已經較之高出6.29億元。

其次,新增回購計劃密集且實施步伐加快。

田軒表示,從市場表現來看,上市公司回購公告密集發佈,規模較大,今年以來累計已超過3500家,且回購金額也是歷史新高,部分企業回購額達數十億甚至上百億元。另外,回購實施步伐加快,正式實施回購的公司已超1500家。

再者,註銷式回購佔比進一步提升。

註銷式回購因其能夠減少流通股份而被視爲對投資者最爲有利的回購方式,但其對上市公司而言成本較高。鑑於此,在很長時間內,我國資本市場以註銷爲目的的回購佔比很低。

隨着監管不斷鼓勵上市公司加大註銷式回購力度,今年春節後註銷式回購逐漸增加。新“國九條”及其配套措施將回購註銷金額納入現金分紅金額計算。並且在明確分紅與上市公司減持相掛鉤以後,上市公司註銷式回購積極性再度提升。6月1日~6月13日新增回購預案的145家上市公司中,114家公司以註銷爲目的,回購註銷者佔比78.62%。而在今年2月,註銷式回購佔比尚不足10%。

此外,據田軒觀察,從回購計劃披露情況來看,企業回購與加強戰略謀劃、健全長效激勵機制、強化公司核心競爭力等緊密連接,這將助力上市公司長遠發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