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券商連續兩個季度淨利潤環比正增長,預示行業已觸底反彈?還有五大亮點值得關注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場經歷了顯著的變化。隨着新“國九條”的正式發佈,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新一輪的深化改革。但伴隨着投資者情緒在樂觀與謹慎之間搖擺不定,市場也呈現大幅波動。

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也爲證券行業帶來了不小挑戰。剛剛披露完畢的上市券商中報顯示,43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343.67億元,同比下降12.69%;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639.61億元,同比下降21.92%。

業績下滑也體現在了券商股價波動上。今年以來,證券指數ETF(560090)跌幅超過12%,淨值已不足0.9元。

但從今年二季度開始,隨着市場在低點企穩,券商業績已有觸底回升趨勢。儘管分化仍巨大,但多家券商通過業務結構優化、技術創新以及風險管理加強等手段,顯示出市場波動中的韌性和適應能力。

亮點一:第二季度收入利潤環比均上升

東方財富Choi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如果從單季度來看,2024年第一季度是上市券商收入低點,2023年第四季度是上市券商淨利潤低點。到今年第二季度,行業收入和利潤均出現明顯反彈:

2023年第四季度,43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151.71億元,實現淨利潤186.16億元。

2024年第一季度,43家上市券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爲1058.28億元和293.51億元。

2024年第二季度,43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291.95億元,實現淨利潤346.09億元。

由此可見,43家券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在2024年第二季度環比均出現增長,增幅分別爲22.08%和17.91%。淨利潤指標則是連續兩個季度環比正增長,2024年第二季度盈利較2023年第四季度增長85.91%。

之所以去年四季度業績最差,一方面從宏觀環境來看,當時因有關限售股、轉融通等制度爭論,市場信心明顯不足,創業板指數在第四季度大跌近6%,量價齊跌對券商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融資融券利息收入、投資收益等均造成拖累。另一方面,按照會計準則,年末券商應對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融出資金等科目進行價值評估,對可能發生損失的資產計提減值準備,部分券商計提信用減值增加也導致業績下降。

進入2024年之後,年初市場一度出現大幅下跌,但隨着減持新規、暫停轉融券等一系列推動資本市場改革的措施逐步到位,市場活躍度逐步提升,爲券商經營穩中向好打下了良好基礎。根據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43家上市券商中有27家券商淨利潤環比2023年第四季度同比正增長;2024年第二季度這一數據增加至29家。其中六家淨利潤環比增幅超過100%,分別是東北證券(426.94%)、國聯證券(240.09%)、紅塔證券(175.70%)、西部證券(133.08%)、信達證券(132.31%)、天風證券(113.86%)。

亮點二:投資交易收入貢獻提高

從業務結構來看,證券行業上半年業績回暖最主要的推手是投資業務。統計數據顯示,上市券商投資業務淨收入合計達到749.72億元,儘管同比仍下降8.66%,但降幅遠小於收入整體降幅,在總收入中佔比達到30.68%,是行業第一大收入來源。

申萬宏源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羅鑽輝表示:“二季度券商延續壓降方向性權益配置,增配固收及其他權益工具(高股息策略),爲此,自營業務仍是券商上半年業績的主要驅動。”

多家券商在半年報中詳細闡述了開展投資業務底層邏輯。

如東方證券在權益類自營投資方面,高股息策略持續優化資金配置與組合結構,保持對持倉品種的跟蹤分析,表現良好;交易類股票業務嚴格控制倉位,推進交易策略和投資標的的多樣化。量化方面,公司根據市場變化及監管導向,持續研發各類量化子策略,同時積極推進量價因子挖掘、風險模型自研等工作;公司穩步推進北交所做市業務,謹慎選擇優質標的參與做市及戰略配售。

固定收益類自營交易業務方面,東方證券秉承長期穩健的投資風格,積極運用金融科技,打造多資產、多策略投研體系及量化決策體系,提升自主定價能力,嚴控信用風險,不斷鞏固發展優勢業務成果,有力支撐新業務的開拓和發展。報告期內,公司銀行間現券交易量同比增長26.1%,交易所債券交易量同比增長81.4%,利率互換名義本金較年初增長57.5%。

2024年上半年,東方證券實現投資業務收入22.67億元,同比增長49.25%。

東吳證券亦指出,下半年權益類投資業務將繼續加強主動投資動態管理,提升市場研判能力,加快應對市場趨勢的反應速度,靈活調整倉位結構,提高抗風險能力,實現穩健收益。強化對長三角區域上市公司深度研究,依託根據地市場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深入挖掘投資標的。積極探索衍生工具運用等創新模式,平滑業績波動,增強投資業績穩定性。固定收益類投資業務則將深入研判形勢,持續跟進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變化,繼續加強流動性管理,優化融資結構。在防範利率風險的前提下,搶抓市場結構性機會,提升投資收益。

第一創業自營投資及交易業務收入同比大增292.27%。公司表示,上半年公司自營投資及交易業務結合國內經濟運行情況及外部環境變化,對相關受益風格板塊進行配置;結合景氣度判斷髮掘具備持續增長性的優質企業,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主線進行投資;聚焦絕對收益策略,增加長期投資配置倉位,運用各類衍生工具進行風險對衝,有效管理投資組合風險。

亮點三:投行服務國家戰略,共克行業寒冬

在IPO節奏趨緩的背景下,券商投行業務收入整體出現下滑在市場意料之中。統計數據顯示,43家上市券商上半年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合計爲140.03億元,同比下降41.07%。僅有4家券商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在10億元以上,分別是中信證券(17.35億元)、中金公司(12.81億元)、國泰君安(11.66億元)和中信建投(10.02億元)。

不過,在行業寒冬中,券商投行聚焦服務國家戰略,通過爲實體企業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服務新質生產力需求,展現了強大的市場適應能力和專業服務水平。

如中金公司2024年上半年發力債務融資及資產證券化業務,完成了多個代表性產品和項目。在境內固定收益產品領域,中金公司協助建信住房租賃基金完成全市場首單產權類持有型不動產ABS ,用金融服務支持租賃住房市場發展,爲市場注入資產盤活創新動力;科技創新方面,公司協助廣州數字科技集團完成廣東省首單科技創新可交換公司債券發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方面,公司協助上海豫園旅遊商城股份完成首批交易商協會民企資產擔保債務融資工具(CB) ;支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公司協助凱德商用產業財資完成首單RCEP協議生效以來ASEAN企業熊貓債券、首單新加坡企業可持續掛鉤熊貓債券發行。

境外債領域,中金公司積極服務國際化和“一帶一路”項目,協助香港按揭證券發行多年期港幣債券,協助國家開發銀行香港分行發行“一帶一路”主題境外債券。公司還深度參與央企機構境外債券發行,牽頭信達香港、長城國際、東方資產國際美元債券發行,協助中石油點心債以及中國華能次級永續美元債券發行。

半年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金公司境內債券承銷規模達到3124.79億元,同比上升1.7%;境外債券承銷規模21.99億美元,同比上升24.2%。

另外,財務顧問服務方面,中金公司深度服務國家戰略,助力央國企戰略性重組,所參與的四川農商聯合銀行組建項目交易規模達到31億美元,助力四川成爲西部首個、全國第四個創立農商聯合銀行的省份,推動西部金融中心建設。

公司還持續發揮市場化交易“撮合者”作用,助推產業整合升級,公告的智己汽車B輪私募融資項目是2023年至今國內新能源整車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融資。此外,公司繼續助力政府和企業化解風險,保障職工就業,牽頭執行廣東榕泰債務重組等多個項目。

根據Dealogic數據,2024年上半年,中金公司已公告併購交易達到29宗,涉及交易總額234.24億美元,其中境內併購交易25宗,涉及交易總額232.31億美元,跨境及境外併購交易4宗,涉及交易總額1.93億美元。併購業務繼續位列中國併購市場第一,保持領先地位。

一些區域性券商也憑藉對區域市場特點和客戶需求的深刻了解,深耕本土,支持地方經濟的重點領域和特色產業,助力區域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業績在投行寒冬中保持韌性。

如中泰證券在半年報中指出,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深度服務山東市場,加大省內市場覆蓋,省內市場佔有率穩步提升。股票承銷業務方面,公司作爲保薦主承銷商,完成騰達科技IPO項目;作爲聯席主承銷商,完成聖泉集團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項目。債券發行承銷業務方面,公司持續深耕省內債券市場,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助力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黃金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省屬企業發行科創債。

東吳證券股權融資業務主動適應市場新要求,進一步突出功能性定位,夯實核心根據地優勢,加大對科技型企業、創新型企業的佈局和服務力度,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半年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IPO項目2單,排名行業第八;完成北交所申報並受理項目4家,排名行業第二,並服務佳合科技完成北交所首單境外重大資產重組項目;完成新三板掛牌4家、項目申報14家,均位列第四。

東吳證券特別提及,將充分發揮北交所長板業務優勢,挖掘更多具有硬科技成色的中小企業,陪伴式服務企業成長。下半年公司股權融資業務將緊跟政策導向,嚴格履行專業把關和持續督導職責,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債券融資業務方面,上半年東吳證券合計承銷各類信用債券197只,承銷規模合計678.15億元,主力品種承銷規模和只數保持行業前十,江蘇省內市佔率繼續保持第一位置,省外市場覆蓋面逐步提高。創新業務方面,公司承銷科創債、綠色/碳中和債、鄉村振興債、“一帶一路”債共13只,合計規模超50億元,包括長三角首單民營創投公司科創債24金雨K1、全國首單“碳中和+鄉村振興+高成長產業債”GC東機V1。

亮點四:財富管理聚焦資產配置與服務創新,增強投資者獲得感

新“國九條”明確提出,“推動行業機構加強投行能力和財富管理能力建設”。財富管理是券商服務好投資者的基本要求,更是聚焦主責主業、當好社會財富“管理者”角色的核心要義。資本市場大幅震盪對投資者而言增加了操作難度。對證券行業而言,如何幫助投資者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實現資產保值增值,是挑戰,也是機遇。

從中報披露信息來看,今年上半年,多家券商繼續聚焦主業加速推進財富管理轉型,在組織架構調整、分支機構佈局優化、金融科技賦能、買方投顧體系建設等方面踐行了多項創新舉措,爲客戶提供多元化、個性化和場景化綜合金融服務,取得了一定成效。多家券商也在半年報中闡述了財富管理轉型思路。

中金公司指出,在波動的市場環境下,財富管理需持續提升資產配置能力和陪伴客戶的價值創造能力,滿足居民財富管理向多元化、專業化轉型的需求。公司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發力:一是以買方投顧理念爲核心,爲居民提供更多普惠化解決方案。二是始終堅持客戶至上,不斷拓寬和深化與客戶的互動和服務。三是推動以數智化驅動價值變現,探索AI賦能財富管理場景。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中金公司財富管理總客戶數773.33萬戶,客戶賬戶資產總值2.76萬億元。上半年公司財富管理實現營業收入29.62億元,是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營業利潤率達到31.45%。

東吳證券則提及,今年下半年公司財富管理業務將繼續深化轉型,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增強投資者獲得感和滿意度。要堅持買方定位,做實買方投顧,爲投資者提供全過程、陪伴式、個性化服務。此外,東吳證券還特別提及,要加強產品體系建設,提升資產配置能力,增加高質量產品供給,以堅定投資者長期投資信心。

中泰證券則指出,公司通過存量客戶盤活、精準營銷、新媒體運營等,不斷夯實傳統業務發展基礎。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服務客戶911.64萬戶,管理客戶資產1.2萬億元,新增開戶61.98萬戶。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代銷金融產品保有規模 436.9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4.5%。

華泰證券也表示,2024年,市場運行環境和大類資產配置邏輯發生深刻變化,要主動適應新格局,以數字金融加速業務轉型重構。公司以“平臺化、智能化、一體化”爲方向夯實金融能力中臺,以客戶端“漲樂財富通”爲抓手,擴展特色交易工具,賦能內容運營,構建基於買方視角的客戶服務體系,爲客戶提供全流程的陪伴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公募基金作爲服務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重要參與者,近年來受市場波動、降低費率等因素影響,發展一度面臨波折。但從券商半年報來看,部分基金公司憑藉良好的資產配置能力獲得了投資者認可,業績穩定增長。

中泰證券旗下的萬家基金今年上半年加大逆週期佈局力度,積極推進業務佈局,產品線進一步豐富,投資業績總體保持良好,資產管理規模穩步增長。截至年6月30日,萬家基金旗下公募基金合計152只,管理規模合計 4678.27億元,較去年末增長736.33 億元,增幅 18.68%。2024 年上半年,萬家基金實現營業收入8.18億元,淨利潤 1.56億元。

亮點五:24家上市券商擬分紅超120億元

今年3月,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明確提出了加強現金分紅監管,增強投資者回報。

本次半年報中,有24家上市券商宣佈擬中期分紅回饋股東,佔比超過一半。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若24家券商本次分紅全部完成,投資者收到的紅包總額將超過120億元。

以分紅總額計算,本次中期分紅最豪的當屬中信證券,扣稅前A股每股擬派發現金紅利0.24元,合計派發現金紅利35.57億元(含稅),佔2024年中期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34.89%。

東吳證券分紅比例也超過30%。根據分紅預案,公司今年中期每股現金股利將達到0.75元(含稅),分紅金額將達到3.73億元,股息支付率爲32%。

國泰君安提出了每10股分配現金紅利1.5元(含稅)的分紅方案。按照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總股本89.04億股爲基數計算,分配現金紅利總額爲13.35億元,佔2024年上半年合併口徑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的26.63%。

國泰君安證券也在半年報中提到,公司將繼續深入落實中國證監會關於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的工作要求,在不斷提升內在價值創造能力、夯實核心競爭能力的基礎上,研究和考慮進一步豐富價值運營和價值實現手段,通過常態化分紅、強化投資者關係管理等方式多措並舉,主動提升投資者回報。

華泰證券提出了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15元的分紅方案,分紅總額共計將達到13.54億元,分紅率25.5%。

此外,招商證券、廣發證券、光大證券、中金公司、中國銀河、東方證券、東興證券、方正證券、紅塔證券、信達證券、海通證券、興業證券、申萬宏源、中銀證券、西部證券、第一創業、西南證券、中泰證券、國海證券、中原證券等券商也提出了分紅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