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航天接力無人駕駛?分享市場中商業航天的三大邏輯......

摘要:衛星是核心!

今年的行情如果回過頭來看,你可以發現有條路線一直在發酵。

比如3-4月底的低空經濟,以及6-7月的車路雲無人駕駛,再到今天爆發的商業航天。

以一個大的思維,這不就是地面、低空和高空麼。

從實行的角度來說路上具備先天優勢,只需要在當下的交通管控下進行優化即可,低空會有一定難度,至於高空,那難度更大,當然想要的空間也應該更多。

當然如果從市場炒作力度來看,低空是今年第一個炒作的,力度不小,車路雲無人駕駛最近炒作也很強,龍頭近期更是走出了單邊上漲,近2倍的漲幅。

唯獨只有商業航天,在伴隨低空經濟炒作週期裡面,跟隨了一小波,之後就是A字回調。

如果從高低切的角度,不排除在當下車路雲無人駕駛帶不動指數的情況下,切換商業航天工作低位補漲。

當然如果就單純從短線找找後期來看,商業行業當下確實有一定的邏輯支撐。

三大邏輯

目前市場對於商業航天存在三大邏輯的探討。

高低切:市場在缺乏主線的時候,容易做高低切換,而商業航天比車路雲、低空經濟相對都偏低。

事件引導:中國版“星鏈”首批衛星將於8月5日發射,因爲是首次,更具備跨時代的意義。

當然題材炒作都是事情落地之前炒預期,至於真正落地的時候會不會兌現,至少看盤的時候要注意。

領頭羊打出高度:就單純從市場的角度,一個題材行不行,一定需要板塊裡面有個股高度,比如騰達科技走成換手5板,邵陽液壓走了20CM近3板。

對於龍頭的關注點在於,如果能夠走強,至少不走A那麼題材遊戲,同時如果走強,觀察其能否突破車路雲7板的高度,如果超過,那麼需要重視題材,它就可能會是一波機會。

商業航天的基本面

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自2015年以來保持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

據預測,2024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34萬億元人民幣。

這一數據表明,中國商業航天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增長空間。

從增速的角度來說,這個市場空間確實不小,但從市場的角度來說,不管是從0-1階段還是從1-100階段,這個過程也面臨着很大的挑戰。

在這個過程中,市場主要炒作的是預期,而增加預期的是不斷有相應的技術更新或者是應用邏輯,否則很容易出現一波拉伸之後又是A殺回調。

所以炒作的根源在於預期,而不是預測的空間,對於商業航天暫時還是當短線題材來看待。

從產業構成來看,航天產業涵蓋了五大方向,主要包括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以及空間站。

其中,衛星互聯網作爲商業航天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已經成爲“新基建”的一部分。

另外其實不管是低空,還是高空,或者無人駕駛,衛星導航都是穿插離不開的。

(相關產業鏈企業彙總,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