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臺股獲外資買超13.3億美元 投顧分析:短線須留意新聞頭條風險

臺股連10周獲外資買超。(圖/路透社

記者李瑞瑾綜合報導

上週中美貿易協議充滿正向消息市場樂觀看待美中貿易進展,新興亞股延續漲勢;上週外資於多數亞股市場買超,其中以臺股獲買超13.3億美元最多,亦是連10周獲外資加碼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庫瑪.拉加指出,科技產品因其供應鏈全球化的性質而成爲美中貿易爭端核心,也引起一些新興市場投資者的擔憂,跨國企業正在積極佈局其他亞洲低成本製造中心,而越南印度因具備蓬勃發展的製造業與低廉的人力成本,成爲具吸引力的遷移地點,隨着跨國企業紛紛大舉對工廠設備和供應鏈投資,蘇庫瑪.拉加預期兩國都將從中受益。

但川普上週五(7日)再釋出干擾訊號,表示並未要免除大陸關稅。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美中兩國邁向簽署第一階段協議的最後一哩路,然雙方仍有部分細節協商拉鋸、加上股市急漲後技術指標有過熱跡象,短線需留意新聞頭條風險所幸美中雙方仍維持協商,預期年底前可望達成短期協議,輔以全球央行積極降息寬鬆的政策奏效,以及雙11光棍節及年底消費旺季起跑,資金可望由債轉股、延續風險性資產漲勢;建議投資人趁機檢視資產組合並汰弱留強,建議增持與景氣利率正向連動的高收益債及新興國家當地債,股市則看好美股將續創新高,另價值股票、歐股與新興股市則蘊藏補漲契機

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經理人彼得.摩斯特表示,市場面臨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及不確定性增加的環境,具備穩定收益概念公用事業民生消費類股表現較佳,但評價面也較昂貴,反觀景氣循環類股如能源及原物料類股表現較差,但隨着評價面來到相對低檔且過度悲觀預期。彼得.摩斯特認爲,市場隨時可能出現類股輪動,因此在類股佈局上採取防禦與循環兼備的啞鈴策略,而景氣循環類股面臨國際地緣政治風險等變數,因此更強調精選持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