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發揮“善美三色”作用助力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本報記者 章寧旦 鄧君
本報通訊員 張華
充分發揮“政法藍”的主力軍作用,確保樂昌、曲江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順利建設,有效破解“鄰避效應”困境,安全和發展並駕齊驅;將“紅色動能”注入基層社會治理“最後一公里”,打造出“社區吹哨、黨員報到”工作機制、“紅袖章”平安志願者等系列“紅色品牌”,全方位服務羣衆;公佈《韶關市野外用火管理條例》等系列法規守護青山,剷除盤踞在湞江河流域的非法採砂團伙這顆毒瘤保護綠水,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近年來,廣東省韶關市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中,充分挖掘和發揮“善美韶關”“藍、紅、綠”元素作用,着力推動“善治韶關”,讓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可持續、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鑄牢“藍色”盾牌
去年3月,韶關樂昌市循環經濟環保園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極大緩解了樂昌“垃圾圍城”的被動局面,助力廣東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築牢粵北生態屏障。
這當中,離不開韶關政法隊伍發揮主力軍積極作用,協助破解“鄰避效應”困境,統籌安全與發展,爲加快韶關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近年來,韶關政法隊伍堅決築牢“藍色防線”,強化政治責任擔當,聚焦主責主業,堅決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擺在首位,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加快構建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夯實平安韶關基層基礎。2020年、2021年,韶關連續兩年羣衆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六名。
爲整體提升市域社會治理效能,讓人民羣衆“安全感”更有保障,該市着力健全推動韶關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等制度機制,加快構建“抓隊伍、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強法治、促發展和戰疫情”的“6+1”工作格局,以網格化、信息化、法治化、協同化促進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發展爲社會治理路徑,以健全“打防結合、管調結合、疏堵結合、獎懲結合”綜合治理機制爲抓手,強化“藍色保障”。
深耕“紅色”高地
在當下的韶關,羣衆或社區可以全天候通過“社區吹哨、黨員報到”微信小程序發佈個性需求,“下單”吹哨,黨員“接單”後,按約定的時間地點進行報到服務。享受這樣的實惠,得益於韶關搭建的“居民點單、社區下單、黨員接單”網絡便捷供需平臺。
不久前,韶關因遭遇強降雨而引發的汛情,各街道社區黨組織通過平臺吹哨2161次,迅速調度黨員、幹部羣衆參與防汛救災40748人次,用心用情有力守護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實現這樣的快速應對,依賴於韶關將“紅色基因”融到社會治理全過程和各方面,通過厚植“紅色底蘊”、做強“紅色引擎”、打造“紅色品牌”,讓人民羣衆參與到市域社會治理之中,進一步充實他們的“幸福感”“獲得感”。
據介紹,韶關市被省級認定的重要紅色革命遺址達502處,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是韶關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韶關通過挖掘和運用紅色資源,把推進紅色文化與社會治理融合發展,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點打造出一批紅色鎮(街)、村(社區)平安示範點。
實踐中,韶關還將“紅色動能”注入基層“最後一公里”,把培育“紅色品牌”作爲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打造出“社區吹哨、黨員報到”工作機制、紅色教育“小手拉大手”工程、“紅袖章”平安志願者、紅色物業等系列“紅色品牌”,不斷豐富“紅色基因”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和形式。
守護“綠色”屏障
不久前,該市湞江區人民法院對被告人譚某彬等20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作出一審宣判。
據介紹,譚某彬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肆招募人手,逐步形成以其爲組織者、領導者,骨幹成員固定、層級明確的黑社會性質組織。該組織爲攫取非法經濟利益,在仁化縣、湞江區河段大肆非法採砂,強行向砂場經營者索要協調費、補償款,強迫種植戶和企業繳納聯防費等。
該案主犯譚某彬因先後通過暴力等手段,有組織地實施故意傷害、妨害公務、尋釁滋事、破壞生產經營活動等違法犯罪活動,造成多人受傷、多家企業虧損,嚴重破壞當地經濟、社會生活秩序和生態環境,被法院數罪併罰判處有期徒刑二十五年,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湞江河流域非法採砂案查處後,渾濁七年之久的河水又變清了。
“綠色是韶關最亮麗的底色。”近年來,韶關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着力在保護綠水青山上出實招、求實效,確保在高水平生態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讓人民羣衆的“獲得感”更可持續。
韶關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該市一方面堅持以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韶關推動高水平生態保護,公佈《韶關市野外用火管理條例》等系列法規,有效解決保護的重點難點問題,確保森林覆蓋率等關鍵指標繼續走在全省前列。另一方面,結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重點聚焦“林、水、礦”等生態保護中易發高發問題。
同時,韶關加快推進綜合網格管理改革,積極推動包括林長、河長等生態保護在內的事項入格,做到“應入盡入”“能入全入”,帶動推動更多資源下沉網格,確保問題在一線發現、難題在一線解決、成效在一線體現,讓韶關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