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紙錢年排30萬噸碳 環保金爐受矚目

儘管各地政府祭出環保法規開罰,但宮廟遶境活動燒香、燒金紙、放鞭炮造成的空污、噪音、垃圾問題,仍讓民衆相當困擾。(高雄市政府環保局提供/洪浩軒高雄傳真)

據環保署與相關公協會掌握,目前每年進口紙錢與國產紙錢合計約20萬噸,若以燃燒每公斤紙錢約產生1.5公斤碳排試算,一整年碳排約達30萬噸。內政部目前並未規範或限制焚燒香品紙錢等宗教行爲及民俗文化,環保署擬於金爐加裝空污防制設備,做爲環評開發單位的空污增量抵換項目,即臺灣本島的開發單位若協助離島地區減少逸散污染源等,便可取得增量抵換額度。

環保署曾於2017年推動宮廟減香、減爐政策,引發上百間宮廟抗議「滅香」,宮廟減香也成敏感議題。據內政部統計,全國登記有案寺廟至2022年底止,地方政府回報計1萬2288間,神壇至2021年全國共1萬145間。

環保署昨舉辦「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修正研商會,由於民生逸散污染源少以強制手段管制,因此擬新增金爐增設污染防制設施爲抵換來源,讓民間傳統祭祀活動也能降低污染排放,開發單位可透過協助資源較不足的離島地區減碳,多一項取得增量抵換額度的方式。

環保署與縣市政府2021、2022年在全國推動「以功代金」捐款,金額分別逾4500萬元及4800萬元,臺南、屏東等地政府相繼啓用環保金爐並積極宣導,2021年、2022年全年度紙錢集中焚燒數量各達2.2萬噸,相當0.6座電力業燃煤機組排放。

環保署氣候變遷署籌備處副主任黃偉鳴說,金紙等民俗活動尚未納入碳排管理,現行規畫僅年排放量2.5萬噸以上,要碳盤查或環評開發案等須做增量抵換。

至於縣市政府淨零自治條例是否納宗教活動,內政部表示,向來是配合環保政策鼓勵宗教團體自發性響應,而非強制宗教團體改變活動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