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武建力:進一步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規模和比例

騰訊新聞《一線》

特約作者 | 祝玉婷

編輯 | 劉鵬

10月18日至20日,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在北京召開,論壇主題爲“信任和信心——共商金融開放合作 共享經濟穩定發展” 。

在主題爲“推動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全球發展與中國機遇”的分論壇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黨組成員武建力表示,養老金是典型的長期資金,它的規模積累可以帶動居民消費擴大內需。

“充足的養老長期資金供給,通過投資私募股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活動,同時獲取長期穩定且具有吸引力的回報,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武建力表示。

他提出,養老金的規模積累也有利於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的繁榮穩定。

全國社保基金的實踐表明,長期資金持股週期長、交易頻率低,能夠弱化短期情緒和投機行爲對市場的擾動。

同時,他也闡述了我國養老財富儲備的積累規模現狀,他認爲我國已經基本形成包含一二三支柱在內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但總體來講,與滿足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相比還有差距。

他總結了三個方面的差距:

首先,第一支柱儲備積累規模與潛在支出需求還有差距。“第一支柱即基本養老基金堅持全覆蓋、保基本,目前廣義的口徑約10萬億人民幣,規模相對較小。例如以儲備基金規模佔養老金支出的比例衡量,全國社保基金僅夠支付養老基金7個月左右的支出。以養老金規模佔GDP的比重衡量,目前全國社保基金規模佔GDP的比重約爲2%左右。廣義第一支柱養老金規模,也就是剛纔講的10萬億的規模,也佔GDP的比重不到10%。上述指標與OECD國家平均水平相比,均有較大的差距。”

第二個方面,第二和第三支柱發展不夠完善。武建力認爲,第二支柱(包括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實現了市場化運營,但企業年金覆蓋面存在過窄的問題。“與第一支柱相比,當前企業年金覆蓋人數只相當於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6%左右,而職業年金目前的覆蓋也比較窄。”武建力進一步分析,第三支柱即個人養老金於2022年正式落地,初期的規模發展目前也比較緩慢。

第三個方面,通過養老基金持有股權資產比例較低。“養老儲備轉化爲財富效應的前提是股市上漲帶來的居民養老資產的大幅增值,繼而明顯提高居民的整體財富水平。”武建力表示。

他同樣列舉了相關數據:目前我國養老基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權益資產的投資比例僅佔了10%左右,遠低於國際水平約30%到50%的水平,反映出養老金對權益市場的參與度不足。

談及未來發展建議,武建力認爲應多措並舉壯大各支柱養老金儲備規模,提高養老金長期投資收益水平。“建議加快推動各類養老金管理機構建立長週期的考覈機制,以三到五年的維度來進行績效評估和考覈激勵,讓長期資金理念能夠真正落地。這樣不僅可以使市場中的長期資金真正做到長期化,還可以引導更多的長期資金進入到市場裡來。”

他同樣具體提出了三方面建議:

一是從本金角度,強化養老財富儲備的基石底座。通過彩票公益金、罰沒資金、劃轉國資等多渠道拓寬資金來源,建立和完善基金動用回補機制。

“同時大力發展第二和第三支柱的養老金,優化參與制度,適度放寬企業參與門檻,進一步鼓勵個人積極參與養老金計劃。研究打通第二、第三支柱銜接機制,實現聯動發展,提高第二和第三支柱養老金覆蓋範圍,完善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他說。

二是從收益角度提高養老金的積累速度。

數據顯示,2023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餘超過7.8萬億,其中委託社保基金管理的規模約1.8萬億,其餘將近6萬億的規模結存在地方,以投資銀行存款和國債爲主,年化收益率不足2%。而社保基金受託運營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化收益率達到了5%。這其中3個百分點的差距,對應尚未委託社保基金管理的6萬億結餘,每年產生約1800億的收益差。

他表示,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的規模和比例,提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整體收益率。同時,還要進一步優化各支柱養老金的投資政策,擴大養老金投資工具範圍,放寬投資比例限制,讓各類養老金在分散風險的基礎上提高長期投資收益水平。

三是從期限角度,強化養老金的風險承受能力。

“以養老金爲代表的長期資金之所以能夠在長期取得較好投資收益,就在於資金期限長、風險承受能力強,從而能夠忽略市場短期波動的影響,並且可以利用市場短期的波動進行逆向操作來獲取超額收益。”武建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