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不足 兒少保護開案率新低

保護性社工人力缺口大,去年兒少保護事件開案比率創下五年新低,恐增加兒少受虐風險。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林伯東/攝影

剴剴遭虐死案,引發社會關注。兒少保護的守門人「保護性社工」目前尚缺六一○人,去年兒少保護通報事件達五萬六千餘件爲近五年高峰,但開案量卻是五年新低,學者統計,未開案兒虐通報個案中,一年內再被通報,且被派爲兒少保護案件的比率接近五成,缺人的惡性循環下,恐讓兒虐事件難以被立即揭發。

兒保通報案 創5年新高 製表/元氣中心

臺大社工系名譽教授鄭麗珍說,開案率低不只缺人所致,還因爲繁瑣的行政流程使開案率低落。經分案至各縣市家防中心的案件,開案率僅有三分之一,部分未開案原因是社工不認爲照顧者「體罰」是兒虐,另一部分未開案則是面對低風險的案例,礙於開案需在三個月內完成繁瑣文件,恐增加工作量而選擇未開案。

鄭麗珍表示,在開案量極低的情況下,已開案的案件也沒有實際提供服務,反而是讓保護性社工進行案件調查,讓現行已開案的案件約有七成是「空包彈」;而未開案的案件,部分會提供訪視服務,但真正需要的親職教育改善,這些服務得開案才能做到,服務沒有進去,就容易再次發生體罰、虐待。

鄭麗珍表示,政府應設法讓每個個案都能開案,而非嚴重纔開案,即使是管教案件也存在兒虐風險,「若第一次放過,第二次孩子被打死怎麼辦?」

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表示,衛福部倡議民衆只要認爲有兒虐疑慮就應通報,導致通報案件量增加,爲補足保護性社工的空缺,二年前開始推動「家庭關訪員制度」(簡稱家關員),目標召募五百人,目前有四百多人,若兒少通報被評估風險較低者,可由家關員提供服務。

依衛福部統計,各縣市家關員的負荷量及訪視率不一,以新北市爲例,一人平均負責十點二件,訪視率卻最低。鄭麗珍表示,家關員不具社工專業訓練背景,也沒有公權力,只是「補充」服務量,仍需增加開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