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以中日韓峰會破解周邊外交赤字

旺報社評

岸田內閣會議通過的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有兩個觀察點:在中日關係上,恢復中斷5年的「戰略互惠關係」表述;對韓關係則延續自2010年版以來的「夥伴」定位。日本政府最新版「藍皮書」對中、韓關係的用字遣詞,是爲再三延宕的「中日韓峰會」創造條件。

美國引導國際政經一元化

在中美大國競爭格局下,日、韓站隊美國,中日、中韓外交難以言好,所幸經濟界仍保持密切交往。但新冠疫情後,中國經濟放緩,日、韓追隨美國避開中國,「去風險化」發酵,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正在下降,中日關係出現「政冷經冷」的徵兆。

此外,日本、菲律賓等鄰國因東海及南海爭端,與中國在東亞海域齟齬不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美國國會演說中直指中國構成「戰略性挑戰」,決意與菲律賓簽訂《相互准入協定》(RAA),建構美、日、菲三方安全合作,共同應對中國的安全挑戰,並與「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AUKUS)以第二支柱「個別計劃」方式,展開人工智慧、極音速武器等先進科技領域合作,「美日同盟」形同擴容。

美國總統拜登積極團結盟國,將印太的安全機制多邊化。再者,過去政治與經濟存在二元性,中日關係即便「政冷」亦能維持「經熱」,但美、中科技競爭下的國際關係,政經結構漸趨一元化。政經「一元化」與安全「多邊化」的勢頭下,中國外交面臨變局,使北京欲改善與周邊國家關係難度加大,周邊外交出現「赤字」。

所幸根據中國日本商會1月15日公佈的《會員企業景氣、事業環境認識問卷結果》,中國經濟的前景雖不明朗,但26%的企業認爲中國是「最重要市場」,25%的企業則認爲中國是「三個重要市場之一」,合計超過半數的日本企業將中國定位爲重要市場。日本經濟界仍希望維繫在大陸的投資,藉此尋求深化合作的機會。

中國外交視周邊爲中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日、韓兩大鄰邦,更是周邊外交的重中之重。大陸外長王毅表示,中國將繼續堅持以鄰爲伴的方針,與日、韓共同努力,爲三國合作重回正軌的發展方向做出新貢獻。王毅提出中、日重建「戰略互惠關係」的路徑圖,包括建立正確相互認知,明確雙方互不構成威脅、互爲合作伙伴,各自堅持和平發展,尊重彼此正當關切。中國支持本次輪值主席國韓國全力實現「中日韓峰會」在首爾召開,王毅甚至主張擴大「中日韓峰會」,倡議推動「中日韓+X」的合作,帶動區域內外共同持續發展。

中國推進東亞經濟一體化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言,「亞洲好世界才能更好」,「中日韓峰會」是踐行戰略互惠關係、追求亞洲共好的重要拼圖,亦是扣好中日韓關係「第一粒鈕釦」的關鍵。爲建構三國夥伴關係的「中日韓峰會」以經濟爲主,今年大陸亦可能循例以主管經濟的總理李強與會,上屆峰會確認「將追求具有充分附加值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今年能否具體推進「中日韓FTA」成爲焦點。

美國不分民主、共和兩黨,對開放美國市場與關稅減讓興趣缺缺,《印太經濟框架》(IPEF)基本上爲以美國爲主的供應鏈合作,對美國的盟國而言,經濟利益不大,況且川普若重回白宮,IPEF的存續尚在未定之天。日、韓對川普退羣多邊、輕視亞洲餘悸猶存,外交須適時回防東亞。

中、日、韓人口總和佔世界的20%,GDP加總更超過全球的25%,「中日韓FTA」無疑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自貿區,能與「北美自由貿易區」及歐盟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中日韓峰會」若能加速「中日韓FTA」談判,將可守護多邊主義,避免全球供應鏈各以中、美爲首一分爲二,世界經濟再陷冷戰結構的全球治理失序。

中國大陸周邊外交雖有波瀾,但勢頭依舊,如何藉「中日韓峰會」的召開,共同爲推進東亞經濟一體化創造條件,不僅可間接加固中、美競爭的「護欄」,更可藉此破解周邊外交「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