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隱晦的統一時間表

旺報社評

中共中央大陸國務院2月24日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絡規畫綱要》,預定2035年前實現「全國123出行交通圈」目標,也就是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羣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臺灣也納入規畫,準備在2035年把鐵公路建設推進臺灣,可以視爲大陸對統一願景規畫與主觀期望。

把鐵公路建設推進臺灣

這份文件由中共中央、大陸國務院共同印發,屬於頂級規格。按常理,一般涉及交通事務的規畫文件由國務院出臺就到頂了,但這份文件由中共中央共同發佈,確實非同尋常,但在臺灣並未引起太多關注。主要是這個計劃已經談了至少10年,卻只聞樓梯響,何況以兩岸關係東亞地緣政治現狀,可行性等於零,不值得討論。

綱要中指明「規畫期爲2021至2035年,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並沒有具體說哪些內容屬於「遠景規畫」範疇。換句話說,還保留着哪些內容屬於「遠景」,可以展望到本世紀中葉的解釋權。這也就是虛虛實實、含而不露的妙用,不讓戰略意圖成爲明牌。換言之,福州臺北鐵公路建設的時程有兩個可能,一是2035年完成規畫,到本世紀中葉完成,另一個可能是2035年完工。福州到臺灣有海峽相隔,兩者之間距離大致是122公里,要實現福州與臺北的公路建設,就必須修建海底隧道(含部分跨海大橋)。橫跨122公里的跨海大橋修建需要多少時間

以港珠澳大橋作爲參考。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該橋2009年12月15日動工,2018年2月6日主體工程完成交工驗收,建設週期大概是8年多一點。橫跨臺灣海峽有122公里距離,差不多是港珠澳大橋長度的2倍,所以這個工程的建設週期也不會太短,根據大陸橋樑工程方面的專家估計,大致6~7年左右,如果用2035年減去7年就是2028年必須開始動工。

這麼一個巨大的工程前期還要有一定的準備時間──包括沿海水文地質條件勘探,還有工程設計,這個時間週期最快也要1年左右,也就是在2027年就要在臺海兩岸開始前期準備工作。

2027年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時間節點。按照「中國製造2025」的規畫,到2025年中國基本實現在各個核心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去年日本智庫與英國經濟和商業研究院不約而同預測,到2028年中國GDP規模將超過美國,也有可能提前。對中共而言,2027年剛好要舉行21屆全國代表大會,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100週年。那麼,2027就是一個確定的統一時間表嗎?也不是。畢竟在這個文件中也留着一個「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的尾巴

與美攤牌越往後越有利

跨臺海鐵公路建設計劃需要臺灣的配合,不論是民進黨或國民黨執政,大概都不可能。換言之,實現的前提必須是兩岸統一,至少要有中程協議,否則很難想像。若真是要在2027年完成或部分完成統一,大陸該怎麼做?

大陸必須按照時間表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將代價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反之,若因爲突發事件或被狂熱情緒綁架提前啓動兩岸統一,就是在敵強我弱下倉促上陣,其代價之大可能遠遠超過想像。以臺灣在美國圍堵中國第一島鏈中的關鍵位置所在,站在美國的立場,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容忍大陸拿回臺灣。大陸一旦在臺灣動手,就意味與美國在戰略層面總攤牌!

不要忘了,美國在金融、科技等領域仍有壓倒性優勢。假如在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輕易啓動兩岸統一,美國可能的反擊手段包括經濟制裁、以武力封鎖大陸航運等。總而言之,沒有準備充分時去啓動兩岸統一,在地緣政治上嚴重威脅了美國的全球霸權,美國一定會傾全力來打擊大陸──甚至不惜付出巨大代價。

若要依預定的時間表來統一臺灣,需先減少對外部經濟循環的依賴、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與日、韓、東協國家、歐盟經濟深度捆綁;提高石油產品戰略儲備並降低依賴;在俄羅斯、非洲佈局大豆種植;在非洲開採鐵礦;加快海軍力量建設。

統一需要有充分的準備,中國處於上升期,美國處於衰退期,時間是中國的朋友,臺灣問題對大陸急不得。中美在臺灣問題上的戰略攤牌越往後推,力量對比就越對中國有利。            (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