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治理
旺報社評
全球各國對網路科技巨頭的壟斷質疑越來越強烈,美國衆院提出多項反壟斷法案,希望分拆蘋果、亞馬遜等巨頭,但進度緩慢;歐盟也擬議《數位服務法》和《數位市場法》。大陸則雷厲風行積極作爲,打破少數巨頭壟斷,實現網路「互聯互通」。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首次提出「數位文明」概念,透露出大陸政府想要終結網路平臺的無序擴張,以激發網路行業新一波的活力與創造力,並帶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未來制度競爭關鍵
大陸網路行業近年來快速擴張,除了壟斷問題之外,更引發了數位鴻溝、數據安全、數據濫用、阻礙創新等系列風險性問題,治理需求迫在眉睫。例如,騰訊、阿里巴巴等幾大巨頭倚仗其壟斷性地位,不僅屏蔽對手的流量、連結等,還整體擡高其他中小公司採購公域流量的成本。大陸針對這一現象,近期推行「互聯互通」治理,俗稱爲「拆牆」,拆牆之後,中小公司顯然能擁有更多的選擇,從而增進行業的創新。
網路平臺的發展是把雙面刃,在便利民衆生活的同時,難免出現利用自身市場優勢地位攫取最大利益的行爲,諸如濫用大數據資訊、侵犯用戶隱私、逼迫用戶及商家「二選一」等行爲。在相關法律制度不夠完善的情形下,消費者較之於平臺巨頭,實爲弱勢羣體。隨着互聯網平臺逐漸進入交通、繳費、報稅等公共服務領域之後,爲其設定合法合理的行爲界限,保護民衆權益,已成爲大陸政府探索現代社會治理的重要議題。
世界各國政府普遍關注反壟斷、數據安全、隱私保護三大議題。網路超級平臺對主權國家的社會秩序和政治運行造成衝擊,甚至影響國際秩序運行,這是本輪中美歐不約而同地針對科技巨頭掀起反壟斷浪潮的深層次背景。近年最顯著的案例,是英國劍橋分析公司透過採集大數據並運用人工智慧算法,向不同民衆推送符合其視角的訊息,影響其政治立場,進而間接影響了美國總統選舉、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
西方社會以「圍牆花園」指稱網路超級平臺形成的封閉效應。目前,針對科技巨頭的治理,歐盟相較之下走得更快,已施行《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PDR),並提出《數位服務法》與《數位市場法》。不過,歐盟的治理僅限於對個人隱私的保護,而未涉及經營與競爭策略的干預。概言之,世界各地的網路治理策略受到價值觀、制度體系與民情民意的影響,各有側重。
大陸執行力度較強
大陸目前採取一系列監管和治理措施,引起西方國家的懷疑與批評,但不能否認,這是中國大陸依據自己的制度體系,探索足以平衡創新與風險的「中國特色」治理策略。首先是構建系統法規,以形成防範風險的保護屏障。未來,隨着《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反壟斷法》等法律的建立及完善,互聯網企業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也更加明確。
另外,大陸也在探索多主體參與、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方式。大陸高層提出:「提高網路綜合治理能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這意味着,在政府部門積極作爲之外,還將推動形成一定的行業自律,同時聽取民衆的代表性聲音,達成三方的共商共建。在多方參與下,更有可能達成消除數位鴻溝,促進網路行業內更爲合理的資源分配、更加活躍的創新流動,健全對消費者權益與隱私的保障。
大陸針對互聯網行業的中國特色監管措施,與歐美國家相比較,監管方式更嚴格,力度也更強,未必適合西方國家,但在中國土壤上,對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應能起到積極作用。大陸是全球最大、最有活力的網路消費市場,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經歷業務模式調整和創新之後的互聯網企業,將釋放新的增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