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丨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如何破題
(原標題:深讀丨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如何破題)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卉 鄧偉
春滿荊楚,萬物生長,千帆競發。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新時代最大的政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五次考察湖北,參加全國人大湖北代表團審議,賦予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的使命任務。
思想偉力耀荊楚。湖北省委牢記殷殷囑託、勇擔時代使命,以強烈的政治自覺、政治智慧、政治擔當,全面推進以流域綜合治理爲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
實踐力量興荊楚。湖北省委立足實際,在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中謀劃和考量,推進開放性舉措和系統性實踐,形成了“五個以”的實踐體系框架、“五個一”的推動機制,中國式現代化在湖北煥發蓬勃生機。
披星戴月,只爭朝夕。荊楚兒女奮進新徵程,書寫新時代“荊”彩答卷。
以流域綜合治理爲基礎
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治荊楚必先治水。
水是湖北最大的特點、最大的省情。湖北是長江徑流里程最長的省份,承擔着“一江清水東流、一庫淨水北送”的政治責任。
水的問題,表象在江河湖庫,根子在流域。做好湖北各項工作,必須從解決好水的問題入手。
謀定而後動。省委決定,實施流域綜合治理,推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協同共進。
2024年2月13日,鳥瞰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清江隔河巖庫區,只見萬頃碧波繞青山,壯美風光美如畫。2016年以來,長陽開展流域綜合治理,對境內的網箱養殖設施全部拆除,以保護清江水生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熙勇 攝)(本報資料圖片)
在“面”上,省市共同編制規劃綱要——
將全省劃分爲3個一級流域和16個二級流域片區,細化落實安全管控負面清單和經濟社會發展正面清單。
在“線”上,在荊州、荊門、咸寧、十堰、恩施等5個市州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
以水系爲脈絡,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及道路、村莊和城鎮,推進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鎮鄉村系統治理。
在“點”上,推動重點地區綠色低碳發展——
編制三峽(壩區)統籌發展與安全綜合試驗區規劃綱要和丹江口庫區綠色可持續發展先行區規劃綱要。
一子落而滿盤活。
保護和發展統籌起來——
十堰市堅持保護和發展並重,實施治水“十大攻堅”行動,27個國控斷面100%達標,小流域綜合治理起勢見效,併入選全國碳達峰試點城市、創建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
2023年1月18日,航拍從秀麗山水間穿過的十淅高速丹江口水庫特大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田悅 通訊員 周鋒 攝)
保護得越好、發展得越好的良性循環正在形成——
赤壁市羊樓洞港流域在流域治理中,探索“守護一庫清水、培育一個產業、打造一片田園、繁榮一座小鎮”,茶馬古鎮再現繁華勝景。
從江漢平原到茫茫林海,從大別山到武陵山,省市縣統籌、上下一體推進流域綜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已經形成。
以供應鏈體系建設爲抓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產業強則湖北強,湖北強則中部強。
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關鍵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着力點是搭建供應鏈體系。
發展中,供應鏈“卡脖子”問題亟待解決。同時,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的重要原因也在於供需錯配。
省委審時度勢提出,以供應鏈體系建設爲抓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大宗商品、汽車、紡織、醫藥等重點領域搭建供應鏈平臺,重塑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2023年5月5日,襄陽安達汽車檢測中心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在做汽車檢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通訊員 謝勇 王懿 攝)
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學習借鑑沿海地區先進經驗,舉辦專題講座輔導,搞清楚、弄明白供應鏈體系“是什麼、怎麼建”。
供應鏈平臺應運而生——
組建楚象、國控、長江汽車、長江船舶、華紡鏈、磷化工、九州醫藥等供應鏈平臺企業,並在短期內實現良好運營。
體系建設有序推進——
強化頂層設計,出臺三年行動計劃,有力有序推進供應鏈體系建設,加速打通產業發展堵點、難點。
思路一變天地寬。
各類企業的機會更多了——
供應鏈平臺堅持公共性、普惠性、開放性、共享性,各類資源要素在平臺更好集聚,各類企業平等享受平臺資源和服務。
2023年10月13日,在武漢東湖高新區的人福普克藥業(武漢)有限公司(簡稱“人福普克”)的製藥車間,軟膠囊生產線滿負荷運行,24小時不停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通訊員 陳鵬 劉雪梅 攝)
以供應鏈思維推動形成新的發展模式——
以武漢東湖高新區爲主體,以“用”爲導向搭建科技創新供應鏈平臺,探索創新投入風險政企共擔新機制;
在武漢試點搭建“安居鏈”住房供應鏈平臺,集成政府服務,推動供需對接;
搭建農業農村供應鏈平臺,打通“消費品下行、農產品上行”雙向運行堵點,促進農民保收、市場保供。
荊楚大地,一張張數字化“天網”、物流“地網”、供應鏈“金網”、貿易“商網”越織越密,促進供需對接、融合國企民企,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構建。
以城鎮和產業“雙集中”發展爲切入點
推動新型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和動力。
世界城鎮化的規律是,城鎮化率在30%—70%之間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我省城鎮化蘊含巨大內需潛力和增長空間。
看歷史機遇——
調研發現,我省不少縣市的人口流動出現轉折性變化,返鄉人口多於外出務工人口,縣域人口減少、縣城人口快速增加,人口迴流正處在窗口期。
看現實趨勢——
數據顯示,隨着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地的農村居民也在向縣城集中。
襄陽市襄城區尹集鄉農家房屋錯落有致,村莊、田園、公路在晨光照射下煥發勃勃生機。(視界網 楊東 攝)
如何抓住這個歷史性機遇,千方百計讓更多湖北人回來,吸引更多人來湖北幹事創業?
省委探索舊城更新模式,開展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及“雙集中”發展試點,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創新城市更新模式——
2023年,武漢啓動8個成片改造示範點項目,探索政府支持、居民合作組織與市場主體共同實施、金融機構創新模式的城市更新模式,提高小區居民生活品質。
推進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以縣域爲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
在陽新、石首、京山、嘉魚、黃梅、仙桃等縣市開展試點,制定縣城綠色低碳建設標準,提升縣城建設質量和公共服務水平。
2024年4月12日,龔穎年(下排左一)在秭歸縣九畹溪鎮峽口村九畹絲綿茶加工車間採集素材。龔穎年畢業後在北京從事廣告設計10年,2017年回鄉協助父親經營茶業。近年來,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秭歸縣越來越多有學歷、有見識、有情懷的“新農人”返鄉創業,成爲鄉村振興的“帶頭人”。(視界網 王罡 攝)
“打工大縣”陽新通過引人聚人、壯大產業、完善服務,讓返鄉創業就業人員“引得進”“留得下”“過得好”,逐步實現縣城人口集中、產業集聚。
黃梅探索推動“人、城、產”融合發展,出臺農民進城後“三權不變”、鼓勵生育、增加學位、住房保障等綜合政策,引導農民向縣城集中,2023年城鎮化率提高1.37個百分點。
隨着試點縣市一系列民生支持政策的落地見效,返鄉農民工和進城農民在縣城“安居”又“樂業”,縣城發展活力涌動潛力十足,一個個精彩的“小城故事”正在上演。
以信息化賦能推進四化同步發展
四化同步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們既要推動‘四化’發展,更要在‘四化同步發展’上下功夫!”
“必須抓住全球信息化發展與數字化轉型的歷史機遇,在未來發展中搶佔先機、贏得優勢!”
對標對錶,找準路徑。省委以信息化賦能推進四化同步發展,着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個湖北最大的實際。
互聯網是一個信息生態系統,信息近乎免費,處理信息的知識和方式成爲昂貴的資源。
2023年4月13日,位於光谷的普宙科技測試場,幾架掛載不同設備的無人機從科幻造型的智能機庫自動飛出進行作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通訊員 孫蕾 攝)
如何處理並用好這些信息?從信息化建設入題。
在武漢、襄陽、宜昌等地,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先行鋪開。
建平臺、建機制、建標準——
對建築物、構築物等進行編碼賦碼,集成“一標三實”,打造數據統一管理、系統統一融合、服務統一發布的城市信息模型平臺;
按照“先增量、後存量”的要求,實現建築物白模精準定位、標準地址治理對齊、“三實”數據關聯上圖;
制定《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標準體系總體框架規範》,創新建立21位統一識別代碼,賦予各類管理對象數字“身份證”,支撐萬物標識互聯。
2023年6月9日,位於武漢江漢區的湖北移動“智慧武漢5G創新港”內,市民藉助VR眼鏡體驗5G通信技術應用成果。(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江軒 鮑秦 攝)
在智慧城市“大踏步”走來之時,智慧製造、智慧建造正齊頭並進。
統籌推進,數化湖北行動方案適時出臺,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亮點紛呈。
信息化新動能,以秒爲計傳遞,爲湖北發展孕育出一個又一個“新細胞”,提供了一種又一種“新思路”——
工廠裡,武鋼大規模運用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將鍊鋼工序融合爲人機一體、操維一體的高效智能化模式,徹底顛覆了傳統流程。工人們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一鍵鍊鋼”,點點鼠標就能遠程控制微米級精軋。
山水間,流域面積廣、支流複雜的白蓮河水庫啓動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系統佈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字孿生流域共建共享,搭建智慧旅遊服務系統,昔日多頭管理、無序發展的難題,迎刃而解。
以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爲載體
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走好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工程。
美好環境,人人嚮往;幸福生活,人人追求。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作出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部署。2022年8月,我省選取1038個城鄉社區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
麻城市黃土崗鎮堰頭垸村,經過共同締造,從貧困村蝶變爲網紅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重構城鄉社區基本治理單元——
以城鄉社區爲基本單元,以改善羣衆身邊、房前屋後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爲切入點,以建立和完善全覆蓋的基層黨組織爲核心,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社會治理體系。
“五共”工作法向下紮根、向上生長——
幹部沉下去,組織發動羣衆“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讓羣衆成爲主體,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共同締造,潤物無聲。從山區到平原,從社區到村落,辦成了一批好事實事,探索了一批制度成果——
與羣衆同坐一條板凳,面對面拉家常、問需求,各級黨員幹部累計下基層超過240萬人次,累計收集就業、教育、醫療、托育、養老、住房等羣衆關心的問題48萬多個、解決43萬個。
解剖一個問題,推動解決一類問題。全省及時總結基層首創的好做法,制定出臺農村寄遞物流、老年人助餐服務、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等政策性文件15個。
更具價值的是,政府自上而下大包大攬的單向治理方式,變成政府、社會、羣衆一同出力一起奮鬥的共治模式。
共同締造這把“金鑰匙”,打開了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新時代社會治理新格局,成爲荊楚大地最富生機、最有活力的基層實踐。
2023年5月8日,孝昌縣陡山鄉光榮村曹砦灣一派水鄉田園風光,美不勝收。該村幹部羣衆以共同締造理念建設美麗鄉村,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李健初 王虹 攝)
歷史是奮鬥者的座標系,時間是最偉大的書寫者。
推進以流域綜合治理爲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湖北奮勇向前。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目標實現的關鍵之年。展望未來,荊楚兒女將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秉持先行領跑的志氣、力攀高峰的勇氣、一往無前的銳氣,深入推進以流域綜合治理爲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