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才能融出新質生產力

王耀東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紮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呈現相互促進、互爲前提、相互交織、加速迭代的特點,科技創新爲產業創新賦能,產業創新爲科技創新提供轉化載體和應用場景。我們要深入把握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內在邏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融合的基礎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一般來看,科技創新由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兩個部分組成,包括“科學—技術”鏈條中的所有創新活動。在這些創新活動中,原創性科學研究和技術突破對發展新質生產力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原創性科學研究處於從研究到應用再到生產這一過程的起始端,拓展了人類認識自然的深度和邊界,能夠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爲技術發明和突破提供理論前提和方向指引,是新質生產力形成的“最先一公里”。比如,2019年1月,嫦娥四號實現世界首次人類航天器月球背面着陸巡視探測,揭開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獲得一批重大的原創性科學研究成果,爲深空探測領域軍民融合、創新發展積累了重要經驗。技術突破錶現爲對原有技術的替代和跨越。隨着原創性科學研究不斷深入,顛覆性技術突破不斷涌現,各種新技術範式加速形成,對產業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影響,成爲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前提。當前,科學研究範式發生深刻變革,基礎研究轉化週期明顯縮短,許多基礎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爲新技術、新產品,科學和技術的邊界不再那麼明顯。我們要深入把握當前科技創新的新特點新趨勢,通過加強自主創新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努力在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中獲得優勢、搶佔先機。

融合的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企業一頭連着需求,一頭連着供給,善於捕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的創新機遇,是創新要素集成、創新成果轉化的生力軍,具有推動創新的天然動力。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能夠更加精準識別技術創新中的堵點卡點和難點,針對需要解決的問題集中各方力量展開靶向攻關,打通科技供給與產業需求之間的通道。從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角度看,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能夠在實現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突破的同時,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商業化應用全鏈條融合發展,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着力點。比如,面對當前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市場競爭激烈的局面,我國一些半導體顯示產品龍頭企業在推動企業內部自研的同時,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研究機構、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協會聯盟等的協同創新,通過聯合研發、委託開發、平臺共建等模式,集聚各方優勢資源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帶動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突破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產業集羣規模不斷壯大。這說明,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發揮各自優勢協同共進,才能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形成產學研高效協同的創新聯合體,進而形成倍增效應。

融合的途徑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產業是生產力的載體,是生產力變革的具體表現形式。原創性科學研究和技術突破只有通過產業化形成新的“技術—經濟”範式,才能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和發展。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引發的產業變革正在快速推進。抓住機遇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才能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其中,我國傳統產業體量大,是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通過融入新型生產要素,發揮“數據×”“人工智能+”等突破性科技創新成果的驅動作用,可以形成更高效率、更加精細、更高質量的生產方式,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這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代表產業的發展方向,能夠拓展生產的可能性邊界,擴大經濟活動的類別和規模,深刻重塑產業結構,大大提升生產效率,從而實現生產力質變和躍遷,既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又是未來國際競爭的制高點。因此,要以重大前沿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爲基礎,培育壯大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佈局建設量子信息、類腦智能、基因技術、深海空天開發、先進儲能等前沿科技推動的未來產業,厚植髮展新優勢,培育增長新動能。

(作者爲天津師範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22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