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康養旅遊產業

來源:經濟日報

一城一鄉皆康養,一業一品潤民生。近年來,康養旅遊產業作爲融合健康、養生、文化與旅遊的新型業態,在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雙重驅動下快速發展。作爲旅遊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徵,這一產業能夠滿足人們追求健康生活品質和休閒文化娛樂的需求,逐漸成爲各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當前,隨着老齡化加劇,老年羣體對健康、養老和旅遊的需求快速增長,康養旅遊市場迅速壯大。同時,康養旅遊不僅服務於老年人,還覆蓋亞健康人羣、慢性病患者及健康愛好者。醫療養生、食品養生、文化養生、旅遊養生等旅遊產品、消費場景及服務模式呈現出多業態、多模式的發展態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關於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消費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的出臺,爲康養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對於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推動醫養結合、拓展服務場景等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

發展雖然迅猛,但也要重視仍然存在的認知誤區和發展短板。在認知層面,產業的目標羣體僅限老年人羣和疾病人羣、產業主體侷限於養老和醫療產業、核心驅動僅僅依賴醫療和養老資源、核心資產等同於土地開發和醫院、養老院建設等。在發展層面,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基礎設施服務功能不完善、政策與監管機制不健全,等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健康、養老、助殘、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務供給。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加快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發展。”未來,從多個角度深耕康養旅遊產業,將進一步激發可持續消費的無限活力,爲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強化規範化,厚植特色化。政府通過制定專項規劃、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及土地政策等措施,爲康養旅遊產業提供保障。同時,根據區域發展的基礎和特色分類制定醫療康養、森林康養、文化康養等康養業態標準,提供康養旅遊產業發展的機制保障。康養旅遊產業發展既依賴於自然資源環境的獨特優勢,也離不開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這就需要區域產業發展創新模式、打造服務特色,確保產業發展的“價值內核”。

推動集羣化,打造品牌化。區域康養旅遊產業的發展需要構建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實現不同康養旅遊產業要素主體融合和相關企業主體融合,形成區域產業發展集羣環境,構築產業發展集羣文化。築牢康養旅遊產業發展的環境根基。從精準定位、產品創新、文化賦能、整合營銷、標準化建設等多方面入手,通過打造區域品牌IP、多渠道合作與跨領域協同,形成具有根植力的“品牌定位”、具備競爭力的核心產品和擁有影響力的品牌傳播,提升康養旅遊產業發展的競爭優勢。

還要堅持產業生態化。康養旅遊產業的生態化發展,本質是將生態優勢轉化爲生產力的過程。通過科學開發、綠色技術、社區共治和政策保障,既能守護綠水青山,又能創造經濟價值與民生福祉。未來,通過科技賦能生態保護、碳中和目標驅動以及全球化生態協作的有力推動,打牢康養旅遊產業發展的生態底色。

康養旅遊產業普惠共享,具有可持續發展空間。有理由相信,持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將在“綠水青山”的家園建設中更多地激發出“金山銀山”可持續的消費活力與發展動能。

(作者李翠霞 系東北農業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