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級中學(集團):讓校園成爲學生的“美術館”

在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深圳高級中學(集團)展出五彩斑斕的亞克力彩繪、羊毛氈製成的琵琶、輕盈靈動的魚燈……琳琅滿目的藝術品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我將亞克力球分爲兩個半球,主要想表達寧靜與美好的主題。”深圳高級中學(集團)學生王稚伶正在向觀展者介紹自己的作品。這件作品是她在學校的亞克力綵球繪課堂上,與教師共同設計創作的。

這是深圳高級中學(集團)推動浸潤式美育走深走實的生動場景。近年來,深圳高級中學(集團)加快推進美育教學改革,依託廣東省美術學科教研基地項目基地校建設,提高美育教學質量。學校統籌規劃不同校區、學段、空間等,構建全方位參與、全社會鏈接、全學科滲透、全時空育美的生態化美育系統。

“我們集團以課程活動爲基礎,發揮家長的專業和資源優勢,鏈接藝術領域的協會、專家,構建校家社共育機制,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深圳高級中學(集團)黨委書記邵愛國表示,深圳高級中學(集團)承辦多場“百幅名畫進校園”等“四個一百”進校園系列活動,邀請專家爲學生講授指導,讓學生足不出校觀賞經典藝術作品。

深圳高級中學(集團)還邀請家長參與美育活動,爲他們開展美育輔導,鼓勵家長走進美育課堂、開展專題分享。在第八屆、第九屆“深圳教育改革創新大獎”評選中,深圳高級中學(集團)北校區接連榮獲“美育特色學校(園)年度獎”和“校家社協同育人學校(園)年度獎”。

如何根據地域特點及學生實際需求,實現國家課程校本化?“我們集團將地方特色與課程標準串聯起來,開發整合了一套專注於傳承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創新意識的課程。”邵愛國介紹,深圳高級中學(集團)選取深圳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孺子牛》雕塑,在欣賞、借鑑雕塑藝術的造型、材質、功能等方面時,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融入其中,讓學生探索藝術作品在公共空間中的價值。

在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基礎上,深圳高級中學(集團)進一步探索校本課程體系化,將以“美”育“心”融入課程教學中。深圳高級中學(集團)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了一套“心藝術”系列藝術素養課程,例如“皮影·初心”喚起非遺傳承的初心、“漆藝·匠心”培養精益求精的匠心、“布藝·童心”追尋純樸樂觀的童心……課程以傳統技藝爲載體,實現以美怡情、以美養德。“做漆畫能讓我靜下心來,更加平和地去面對生活。”深圳高級中學(集團)學生朱燦玥說。

如何利用好課堂之外的時間和空間,讓美育做到“潤物無聲”?“集團將整個校園打造成‘美術館’,讓學生走進學校就能受到藝術的薰陶。”深圳高級中學(集團)美術教師秦涑潔說,學校以“我的美術課”爲主題,利用架空層、圖書角、食堂門口等學生活動頻繁的場所,鋪設學生的藝術作品,構建藝術長廊、文化牆等,讓美育無處不在。除了日常的薰陶,展覽空間也成爲教學“重地”。在策展過程中,學生們成爲“藝術家”,參與作品設計及講解。

深圳高級中學(集團)還積極打造品牌活動,每年上半年舉辦春季聯展,下半年舉辦校園藝術節,集中展示學生的課堂作品。此外,學校以課程爲單位,或以節日爲主題,不定期開展小型藝術展,搭建供學生才藝表演的“紫城藝術展演季”,爲學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

美育浸潤學生,也惠及教師。爲加強藝術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學校組織了藝術發展中心大講堂和教研沙龍“美談”。藝術發展中心大講堂主要以專家講座的方式開展教師培訓,而沙龍“美談”爲教師提供了內部研討的機會。“沙龍‘美談’能夠利用碎片化時間,針對教學中的細微問題進行探討,讓教師從大講堂中的傾聽者變成分享者。”邵愛國表示,沙龍形式彌補了藝術發展中心大講堂資源、時間協調等方面的困難,能夠更加靈活地實現資源共享。

“很感謝北校區老師分享的關於藝術實踐工作坊的想法與實踐,既讓我學習到了相關的經驗做法,也讓我有信心去做同樣的嘗試。”深圳高級中學(集團)美術教師孫沐凝借鑑北校區教師的經驗,在東校區建立“魚燈工坊”,讓學生在魚燈製作中傳承非遺文化。在2023年深圳市中小學美術節中,“魚燈工坊——創新點亮傳統”榮獲二等獎。

此外,學校還開設圓珠筆畫、亞克力綵球繪、木片畫等特色藝術課程,給予學生豐富多樣的課程選擇。“學校大部分藝術課程我都參加過,我下學期還要參加丙烯萌寵繪課程。”王稚伶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劉盾 通訊員 王添源)

作者:王添源 劉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