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觀察|莫讓“小意外”變“大遺憾”,冬季老年人防摔知多少

新華社上海1月23日電

新華社記者龔雯、黃凱瑩、俠克

冬季乾燥寒冷、日照縮短,人們在對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提高警惕時,往往容易忽略骨科疾病。看似不起眼的跌倒,對老年人來說,或許是災難性的。如何加強防控保護老年人的安全?

冬季骨科門診量增加

記者從上海、北京、廣西等地的部分醫院瞭解到,隨着氣溫逐漸下降,門診或急診中接到摔傷的病例在逐步增加,大約比其他季節多20%,其中不乏高齡摔傷患者。

專家表示,大部分骨折是跌倒引起的,最多見的就是骨質疏鬆性骨折,主要包括橈骨遠端、肱骨近端、胸腰椎骨折和髖部骨折。

“許多人跌倒後的第一反應是手撐地,導致摔倒的力量經手腕傳導至前臂,從而形成橈骨遠端骨折。”北京積水潭醫院新街口院區創傷骨科副主任醫師王陶說,如果是髖部骨折,對高齡老人而言,風險和危害更大。

上海市第四社會福利院副院長諸羣瑛表示,養老機構內的老人跌倒多數發生在牀邊、衛生間、公共活動區,即使牀邊有護欄、衛生間有扶手,但有些老人因爲起身速度過快,或者想要轉身拿東西,但是下肢力量又不足,導致失去平衡而跌倒。

來自中國疾控中心發佈的信息顯示,跌倒已經成爲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因傷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因傷到醫療機構就診的老年人中有一半以上是跌倒所致。

老年人發生骨折後該如何治療?“對於一些高齡老人,骨折後可能並不適合做手術、打石膏,特別是需要臥牀的,保守治療期間要注意定期翻身、加強營養和適當康復訓練,避免出現褥瘡、肺炎、下肢靜脈血栓等。”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骨科主任醫師林紅說。

跌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引發老人在冬天跌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低溫會影響血液循環,導致四肢的關節活動僵硬,直接或間接引起腦血管疾病、骨關節疾病的發生和加重;另外天冷衣物穿着較多,導致肢體活動不夠靈活等。”諸羣瑛說,老人也會因爲害怕跌倒而主動減少活動,從而進入一個“越怕摔越不動、越不動越容易摔”的狀態。

廣西江濱醫院骨科主任黃堅漢指出,肌肉力量不足是老人易摔的一個重要內因。持續的骨骼肌量流失、強度和功能下降會引發肌肉減少症,進而引起關節損傷或骨折等。不過,很多老年人沒有重視或者根本就沒有意識,在體檢中篩查肌肉減少症,總認爲跌倒這種“小概率”事件不會輕易“找上門”。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江南區福建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譚小利也表示,相比生理機能進入老年階段,很多老年人心理上“不服老”也是一個發生跌倒的潛在危險因素。

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專家介紹,老年人易跌倒除了身體因素,還有環境問題:比如樓道或坡道沒有扶手,房間照明較差或光線過於強烈,地面不平、溼滑、有障礙物等。此外,有的老年人獨自居住,缺乏急救支持,無法及時送醫,引發較嚴重傷害。

如何鍛鍊做好防護?

專家建議,老年人冬天防跌倒應做好“兩增兩減”:一是增加曬太陽的時間。“相比夏季,冬季可延長到每次20至30分鐘,一週2至3次,這不但有助於防治骨質疏鬆,還能減少跌倒風險。但如果已被診斷爲骨質疏鬆,應遵醫囑規範治療。”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李娟說。

二是增加腿部力量和保持平衡的鍛鍊。“小老人”可以做一些抗阻訓練、步態、靈活性練習,以及太極和八段錦等,“老老人”則要維持適量的身體活動,比如散步,必要時使用手杖。當改變體位時應遵守“三部曲”: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避免突然改變體位,站立不穩而跌倒。

專家提醒,鍛鍊雖然可以預防跌倒、促進健康,但老年人鍛鍊要注意選擇光線好、路面平、不擁擠的地方作爲運動場所。

此外,應減少雨雪天氣出門、減少厚重卻不保暖衣服疊穿。“老年人外出走路時不要邁大步,要小步走,同時注意穿着,太長或太寬的衣褲、磨損嚴重的鞋子,都可能增加跌倒的風險。”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主任醫師李庭建議。

諸羣瑛建議,如果是居家養老,子女在爲老人做屋內適老化改造時,可以在衛生間安裝防滑墊、防滑扶手,降低淋浴區的門檻高度;挑選邊角打磨圓滑的傢俱,避免老人磕碰受傷;如果是養老機構,除了在走廊、衛生間等處安裝扶手,還可以增添智能設備,比如防跌倒AI紅外線行爲技術分析攝像頭等,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並提醒工作人員。

“夜燈長明影響睡眠,晚上上廁所的時候有聲控燈更好”“小區電梯關門時間是否能適當延長,着急進門也容易磕碰”……適老化改造在不少社區正在推進。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