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之後:安倍的「日本修憲」為何更加困難?
自民黨執政聯盟失去了參院的三分之二優勢後,修憲之路又該怎麼走下去?圖爲安倍的支持者,在這次參院選選前的熱情支持。 圖/歐新社
日本的參議院大選在7月21日舉行,各方在選前關注的焦點,是以自民黨爲首,主張修改日本憲法第九條非戰條款的勢力,是否能維持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席次。
但值得玩味的是,自民黨在選前把「勝利」的標準設定在「過半」,而非「三分之二」,並在確定席次過半時,就高呼「大勝」,主流媒體也多以「執政聯盟大勝」下標。但實際上自民黨少了9席,最後修憲勢力則以4席之差,失去了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
即將挑戰史上最長日本首相任期,且在選前手握衆參兩院三分之二席次的安倍政權,爲什麼始終無法真正啓動修憲?而失去了參院的三分之二優勢後,修憲之路又該怎麼走下去?
▌延伸閱讀:〈「和平之國」何去何從? 剖析安倍「自衛隊入憲」〉
▌延伸閱讀:〈「和平之國」何去何從? 剖析安倍「自衛隊入憲」〉
即將挑戰史上最長日本首相任期,且在選前手握衆參兩院三分之二席次的安倍政權,爲什麼始終無法真正啓動修憲? 圖/路透社
▌執政聯盟內的雜音
目前自民黨針對日本憲法第九條的修憲草案,是預計保留「永久放棄以武力解決國際糾紛」的第一項「放棄戰爭」條文,但將第二項「否認戰力與交戰權」,修改爲「自衛軍」,規定爲了保護國家的「和平、獨立與安全」,設有「自衛軍」,並可從事與國際和平、安全、緊急時公共秩序與保護國民安全、自由之相關行動。
由於在戰後政治情勢中所誕生的自衛隊,事實上已成爲世界有數的軍事力量,與憲法第九條間「否認戰力」的矛盾一直存在。自衛隊在近年開始參與維和部隊,或是與美軍一同行動時,也有逾越自衛範圍的爭議。如果自民黨草案通過,則設置自衛軍反而成爲憲法義務,也可參加國際間的軍事行動。自民黨主張,武力的鬆綁與正當化,是讓日本擺脫戰後體制束縛,恢復爲「正常國家」的必要過程。
回顧自民黨的修憲之路,先是在2012年發表修憲草案,並在年底的衆議院大選中奪回了政權,並取得三分之二席次。接着在2016年的參議院大選中,取得了修憲所需的參議院三分之二席次,併爲了確保修憲所需時間,隨後在2017年突襲解散衆議院改選,成功讓三分之二席次優勢維持到2021年。並修改黨章,讓安倍得以三連任自民黨主席至2021年。
自民黨主張,武力的鬆綁與正當化,是讓日本擺脫戰後體制束縛,恢復爲「正常國家」的必要過程。 圖/美聯社
針對憲法第九條的修改爭議,也引發了反對方的抗議,要求不可改動憲九條、以維持和平、放棄戰爭的精神。 圖/美聯社
但在看似連戰皆捷、萬事俱備,讓安倍宣稱「配合奧運,2020年新憲上路」的大好情勢當中,修憲草案至今仍未踏進國會大門。若回顧這兩年的日本政局,從森友、加計等關說疑雲、再到勞動統計造假風暴,接着再加上負責資安但不知道什麼是USB、公開表示交通建設是揣摩上意等閣員失言下臺,可說是弊案、醜聞纏身的兩年。
除了負面消息之外,內政外交情勢也讓安倍分身乏術。下半年尚有天皇即位儀禮要舉行,同時又是消費稅調漲至10%,預料將會有一陣忙亂。而外交上,不僅僅是剛落幕的G20,安倍也一直奔走於日俄領土談判,以及中東與美國的對立之間,但都未成功拿出足以拉擡聲勢的具體成果。而接下來還有G7高峰會,以及棘手的日韓貿易戰。
自民黨弊案醜聞纏身的兩年:圖中左一爲「森友學園事件」的籠池泰典,中圖爲「不知道什麼是USB、也沒用過電腦」的資安大臣櫻田義孝,右圖爲「忖度」揣摩上意的國土交通副大臣冢田一郎(同時在今年的參院選中落選。) 圖/路透社、維基共享
每當有事件發生,執政聯盟內部就會響起「緩議修憲」的聲音,雖然黨內目前安倍獨大,而安倍也希望專心修憲,但爲了要成功修憲,不落入「只拚修憲不問政事」的批評,還是得先穩住政權。而在國政上左支右絀的結果,就是修憲時機一延再延。
所有的執政者在執政後期,都會面臨跛腳困境,安倍也不例外。即便是修黨章三連任自民黨黨魁,並可望成爲史上任期最長首相的安倍,在2021大限面前,是否還能維持住黨內的向心力,已有不少變數。這次大選,自民黨自己把勝選目標調降到過半,再高呼大勝,雖然是精明的公關策略,但也反映出自民黨自己也知道,選情已開始走下坡。
而針對選後情勢,黨內出現了勸進安倍再次解散衆議院改選以延長任期,並修改黨章邁向黨魁四連任,以爭取更多修憲時間的呼聲。安倍本人雖否定四連任的選項,但這樣的提案看似力挺安倍,反過來說似乎也預期若安倍照原訂計劃做到2021爲止,要成功修憲並不容易。
這次大選,自民黨自己把勝選目標調降到過半,再高呼大勝,雖然是精明的公關策略,但也反映出自民黨自己也知道,選情已開始走下坡。 圖/歐新社
▌拉攏在野黨的盤算
在目前安倍仍堅持2020通過新憲法的時間表下,還是得解決參議院席次不足的問題。在選後,安倍對修憲的說法是:「不論修不修憲,國民顯然希望至少要開啓討論」、「會努力爭取朝野共識,不會固執於自民黨版」,擺出了較柔軟的姿態。
一般認爲,安倍瞄準的是在野黨中的國民民主黨(民主黨)。在上一次參議院大選之後,民進黨主流派認爲強硬反對修憲,會帶給民衆不夠務實的負面印象。因此面對安倍突襲解散衆議院改選,當時的民進黨黨魁前原誠司決定放棄在由反安保學運促成、以反修憲爲共同目標的在野聯盟,改爲與原自民黨鷹派的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的新黨「希望黨」合作,希望向中間靠攏。
而堅持反修憲路線的民進黨成員,則被迫出走,另組立憲民主黨(立憲),打明「反對修憲」的招牌。最後的衆議院大選結果,自民黨於在野黨分裂下漁翁得利,再度拿下三分之二席次,但立憲黨在在野聯盟整合下,從出走的少數派,一躍成爲在野最大黨,原本的民進黨主流派,則在選後將黨名改爲國民民主黨。
目前安倍仍堅持2020通過新憲法的時間表下,還是得解決參議院席次不足的問題,拉攏在野黨就成爲安倍的盤算。圖爲日本各政黨代表,由左至右爲:日本維新之會的鬆井一郎、國民民主黨的玉木雄一郎、公明黨的山口那津男、自民黨的安倍晉三、立憲民主黨的枝野幸男、日本共產黨的志位和夫、社會民主黨的吉川元。 圖/美聯社
在這次大選中,民主黨雖然也重新加入在野聯盟整合,但席次仍大幅衰退,明顯屈居立憲之下。對此有不少民主黨成員認爲,是因爲立憲在整合時不願充分禮讓民主黨,才讓民主黨席次難看,因此相當不滿。再加上民主黨原本在修憲議題態度上,就是打着「務實」旗號的,這都是安倍能施力的空間。
但畢竟貿然向中間靠攏,而導致支持者失望的殷鑑不遠。因此對於自民黨邀請各黨協商修憲的說法,民主黨的迴應是:不排除討論,但應先建立好各黨能平等、公開、充分討論的程序再說。而爲了爭取民主黨支持,安倍能接受在修憲審議程序上花多少時間,在草案內容上又能夠妥協多少,目前還是未知數。
貿然向中間靠攏,而導致支持者失望的殷鑑不遠。因此對於自民黨邀請各黨協商修憲的說法,民主黨的迴應是:不排除討論,但應先建立好各黨能平等、公開、充分討論的程序再說。 圖/路透社
▌「維持現狀」下的修憲公投
修憲草案若能順利通過衆參兩院,最後一關還須交付公投,而修憲公投在二擇一的對決選項明確下,仍須支持民衆願意出門投票(日本公投門檻:無最低投票率限制,公投過半數即可通過;然迄今爲止日本都尚未舉辦過全國性公投)。
但安倍政權在近年連戰連勝的關鍵,並非因爲修憲主張獲得熱烈支持,而是在選戰中儘量模糊焦點,讓在野黨失去攻擊着力點;選情冷,選民投票意願就低,而自民黨勝選又繼續加深選民無力感。在低投票率、以及分裂的在野黨未能完全整合下,自民黨就能發揮組織票的優勢勝選。
從不分區的政黨票來看,這次選舉自民黨得票數爲1,771萬,較之上一屆參議院選舉的得票數2,011萬,足足少了兩百多萬,但在這次48.8%的低投票率下,得票率仍維持在35%左右。而在野黨部分,上一屆民進黨的政黨票爲1175萬,這屆立憲加民主合計則爲1140萬,票數大致維持平盤,得票率則從21%上升至22.8%。
選情冷,選民投票意願就低,而自民黨勝選又繼續加深選民無力感。在低投票率、以及分裂的在野黨未能完全整合下,自民黨就能發揮組織票的優勢勝選。 圖/法新社
雖然安倍宣稱勝選代表選民支持啓動修憲,但根據《NHK》的選前民調,認爲修憲是最重要議題的選民,僅有7%,而認爲有必要修憲者僅有28%,少於認爲無必要的32%。而《朝日新聞》的選後民調則顯示,選擇不投票的主因是「投了也不會改變」(43%)。在選民普遍缺乏投票與改變熱情,偏向「維持現狀」下,對執政黨確實有利。但當要推動的是改變現狀的修憲公投,在目前雙方旗鼓相當之下,這股尚未表態,一般認爲傾向維持現狀的民意,則可能成爲逆風。
不可諱言,即便丟掉參議院三分之二席次,自民黨相對其他在野黨仍有絕對優勢。而手握解散衆議院大權的安倍,除了用來延長任期外,也可以此作爲與在野黨交涉的籌碼。
未來面對黨內、議會與公投三道關卡,要如何在剩下的兩年內一一過關?而即便手握多數席次,內政外交上又是否真能無風無浪,讓安倍專心修憲,民意也樂意買單?回顧至今一路走來的修憲路,恐怕會比想像中要來得險阻許多。
安倍一路走來的修憲路,恐怕會比想像中要來得險阻:未來面對黨內、議會與公投三道關卡,要如何在剩下的兩年內一一過關? 圖/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