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迴應環評造假:常態化開展“掛靠”環評工程師和“空殼”環評單位清理整頓

1月20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環評司司長王志華表示,針對資質取消後環評市場出現的弄虛作假等問題,生態環境部始終堅持“零容忍”,自2022年以來已查處環評領域違法單位150多家。

王志華介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佈《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細化環評造假的定罪量刑標準。山東錦華案、江西展航案相繼宣判,12名環評相關人員依法獲刑,一些存量案件正在加快查辦,對違法從業的單位和人員形成了空前強大的震懾。

生態環境部自2022年組織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將環評造假作爲專項整治的重點內容,已查處環評領域違法單位150多家,累計將550多家環評單位和540多名編制人員列入限期整改名單或失信“黑名單”,依法限制或禁止從業。

同時落實從業異常預警機制,對編制環評文件數量畸高、高頻變動從業信息的400多名環評工程師,組織靶向複覈,開展現場監督檢查,及時消除隱患。組織各地定期開展環評文件質量複覈,對發現的問題,回溯編制、審批全流程,嚴格落實建設單位、環評單位、技術評估單位和專家、審批部門四方面責任。升級環評文件智能複覈系統,對全國新審批的環評文件實施智能監管。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相結合,推進標本兼治,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進一步深化環評領域改革,實現制度的整體優化提升。”王志華表示,要着力推進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加快存量環評造假刑事案件查辦,持續形成震懾。還要持續深化環評改革,構建與排污許可核心制度相適應的污染影響類項目環評管理體系,大幅壓減環境影響不大、能夠與排污許可制銜接的項目環評數量,減輕企業和基層不必要的負擔。

此外,要常態化開展“掛靠”環評工程師和“空殼”環評單位清理整頓工作,不斷壓縮違法環評單位的生存空間,規範環評從業行爲,引導環評市場健康發展。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鑫

編輯/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