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警務守護林業經濟

福建是我國南方重點集體林區,林業產業總產值位居全國前列,形成了完備的林業保護體系。亮眼“綠色成績單”的背後,離不開人民公安的辛勤守護與默默奉獻。

福建省龍巖市公安局積極探索生態警務新模式,推進森林警長制,在市、縣、鄉三級設立森林警長,細化各級森林警長工作職責和標準要求。

長汀縣地處福建省西部,曾經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爲嚴重的縣份之一。去年12月,全國首單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在長汀成功簽約,交易金額180萬元。這筆碳匯交易的成功離不開林權確定的執法支撐。長汀縣公安局河田派出所所長王濱介紹,在基層治理公安兜底的工作方針下,調節村民間、企業間的林權矛盾糾紛是所裡日常工作的重點之一。該所探索“警務網格+林區網格”融合警務模式,組建生態警務團隊,開展山林巡查,將林權歸屬不清的糾紛化解在源頭,爲本地林業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上杭縣公安局白砂派出所從林業涉案珍稀動植物保護工作入手,創新工作機制,推出了涉案珍稀植物遷地保護基地、野生動物救助保護基地、生態環境損害修復示範基地等。白砂派出所所長石筱渝表示,保護基地能較好地銜接貫通前端涉案財物保管與末端珍稀植物迴歸山林的保護執法環節,極大提高了涉案珍稀植物的存活率,有效破解了長期困擾公安機關偵辦案件中珍稀野生植物保管難、養護難、處置難問題;同時,被保護的珍稀野生動植物帶來生態涵養效應,還能進一步提升保護基地所在林區的產業經濟效益。

記者瞭解到,龍巖公安將結合當前各地生態警務的實踐,從案件適用範圍、生態修復告知、生態修復承諾、生態修復方案、生態修復保證金、森林碳匯損失補償等6個方面,探索建立涉林刑事案件適用生態碳匯補償修復機制,着力打造“生態訴訟+生態司法+生態恢復+碳匯補償”的執法新格局,更好守護林業經濟健康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 銀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