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與空間完美結合!3大案例帶你走入絕美「景觀設計」

近年來臺灣在空間設計領域屢獲佳績。圖爲獲國際大獎的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鋪設工程,隧道同時爲全國首座以鋼筋做爲自行車道兼步道的歷史建築。(圖/中央社)

近年來臺灣在空間設計領域屢獲佳績,許多建築、景觀設計都經常斬獲國際大獎。在環境意識擡頭的風氣下,大家在空間方面上也越來越重視結合生態與綠植的結合,各式各樣精彩的景觀設計案例,經常出現在大衆的視野中。

在臺灣衆多知名的景觀設計中,有許多獲獎無數的作品,當中也不乏曾經獲得國際獎項、揚名海外的案例。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調查近一年「獲獎景觀設計」的網路探索概念,從中發現了「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UNICA舊站特區」、「1895乙未保臺紀念公園」等3大景觀設計,究竟這些地方在設計上都有什麼樣的特色,爲什麼會引發網友討論呢?一起來看看吧!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位於新北市瑞芳、雙溪交界的「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將自1985年開始封閉的三貂嶺鐵道隧道以環境永續的方式重新修復,原先隨着時代而沒落的工業遺址,成爲承載着歷史與人文情懷的公共空間,以創新的設計理念,打造出文史與自然共融的城市空間,同時也是全臺第一座採用鋼筋作爲自行車道兼步道的歷史建築。人文和土地的連結,是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的重要精神,除了重現歷史風貌,更細心以生態工法保留原有的自然環境,在棧橋上留下樹木生長的空間,讓生態與建築共舞,參與隧道工程的法國建築師Jérôme Lanche也特別強調,「案子最感人的,是大家如此認真對待生態環境和歷史。通常做工程最怕生態議題或文化資產,但在這個案子兩者是共生的。」

兼顧歷史與生態的景觀設計空間,被封爲「全臺最美隧道」,不只有樹木穿梭其中、綠意盎然的棧道,還能一覽河道、山壁、鐵道交織成的景色;除此之外,隧道盡頭的「鏡面美景」也成爲IG打卡熱點,吸引許多人前往拍照。出色的景觀設計在國際上屢獲肯定,除了近期榮獲加拿大魁北克設計大獎「GRANDS PRIX DU DESIGN Awards 2023」外,先前也以「THE DARK LINE時空暗線」爲名,陸續奪下「AFEX 2023法國建築師境外設計大獎」首獎、「2023 WLA Awards世界景觀設計獎」優秀獎、「LILA Awards 2023國際景觀獎」年度大獎等國際獎項,4度揚名海外。

UNICA舊站特區

臺東縣的「UNICA舊站特區」,連結舊車站與市區,成爲嶄新的文創場域。延續臺東舊車站的百年曆史,以車站、月臺及部分鐵軌保留舊時代記憶,並透過整體建築設計進行空間再造,活化既有建物,打造出串連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多元場域。採用大面積玻璃的透明鏤空設計,低耗電、節能減碳的綠建築思維也呼應着臺東永續、慢活的宜居城鄉愿景。

代表着臺東城市形象的UNICA舊站特區,在2022年接連獲得兩項國際大獎,先是在7月拿下2022法國NOVUM DESIGN AWARD(NDA)「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類別金獎,更於11月在2022英國倫敦設計大獎「Landscape Design - International」類別的7組得獎作品中脫穎而出,奪下金獎,讓臺東的城市風貌走向國際。

1895乙未保臺紀念公園

位在桃園市平鎮區的「1895乙未保臺紀念公園」,是爲了紀念1895年乙未戰爭中以客家義民軍爲主力的「安平鎮之役」而建。透過「乙未之環」串起公墓與公園,讓歷史與現代空間連結。此外,乙末之環的內側也以清水模打造出紀念之牆,牆面上的孔洞設計代表當年義民軍作戰使用的「槍眼」,包圍着半月形的「希望之泉」,形成代表性紀念地標。

乙未之環的中心點爲乙未保臺記憶展示館,走下希望之泉間的階梯猶如穿越時空,窺見從前的歷史記憶。除了文史意義外,園區也重視生態永續,以淺水道打造生物多樣性,讓整體空間充滿生機。承載歷史意義也兼顧自然環境的園區,接連獲得多項國內外大獎,諸如桃園市政府公共工程金品獎、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公共工程金質獎、臺灣景觀大獎、國家卓越建設獎、建築園冶獎以及MUSE Design Awards等等,讓更多人看見這段重要的歷史故事。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爲2022年11月07日至2023年11月06日。

資料來源:《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羣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

研究方法:《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羣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獲獎景觀設計』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探索概念」(注1)作爲本分析依據。

*注1 探索概念:將主題的文章進行概念分羣(Concept Clustering),幫助讀者從巨量資料中快速掌握事件的來龍去脈;羣中存在較高的議題相似度,羣間則有較低的相關度;分羣結果透過演算法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片語以呈現概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