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潮丨年貨生意背後的消費密碼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鄧崎凡
春節將近,年貨市場熱鬧非凡,年貨消費熱火朝天。
1月7日,2025年全國網上年貨節正式啓動,這是商務部會同多部門打造的今年首場線上重點活動,將持續到2月5日。
實際上,商家早早地就開始競逐年貨消費的熱潮。線上,各大平臺扎堆上線“年貨消費節”;線下,大到商場超市,小到商販市集,年貨消費活動也紛紛開啓。
春節歷來都是消費的黃金期。其消費特點突出,持續時間長且消費場景豐富多元,消費需求呈現高增長,成爲顯著拉動全年消費增長的一個重要節日。根據商務大數據對重點電商平臺監測,“2024全國網上年貨節”活動期間,全國網絡零售額約1.2萬億元,較2023年日均增長近9%。今年的年貨消費熱潮方興未艾,從一些商家已經發布的數據來看,消費潛力正在加速釋放,年貨經濟持續升溫。
比如,快手電商1月14日發佈的2025快手年貨節戰報數據顯示,年貨節期間,動銷商達數同比增長22%,首次動銷新商數同比增長21%,達人分銷GMV(成交總額)同比增長59%;特賣電商唯品會數據顯示,年貨節開啓以來,新中式女裝、童裝銷量同比增長兩倍以上……線下,各地商超正加班加點,各地舉辦的年貨節還運用新技術、新模式將“文化年貨”擺上大集,非遺美食、潮玩文創、全球好物……這些“新年貨”匯聚了超高人氣。
從這些年的經驗來看,年貨幾乎就是一門充滿確定性的生意,其中也蘊藏着消費密碼。
首先,人們願意爲年貨消費。置辦年貨,是中國老百姓難以拒絕的消費理由。俗話說,回家過年不如年貨滿筐,過去還有“寧窮一年,不窮一日”的說法。對國內市場而言,購買年貨是全民剛需,不置辦年貨,春節便不能稱之爲最重要的節日,“年將不年”,買年貨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行爲,而是一個深植於文化傳統的習慣。
其次,人們敢於爲此消費。如果說置辦年貨是根植於心理和傳統的習慣,那麼“量入爲出”的經濟考量則決定了年貨經濟能到達什麼樣的高度。這些年經濟的持續增長推動年貨經濟逐年升溫。今年,手機、家電甚至汽車等“大件”成了不少人置辦年貨的新選擇,這源於“以舊換新”政策的助力。
再次,人們還需要樂於消費。春節年年有,從過去的吃餃子買新衣服到後來的看電影旅遊下館子,人們總在尋找過年的“新鮮感”,尋找物有所值的消費新場景。如今,整個社會的商品供應極大豐富,如何打造能夠吸引人特別是年輕人的“新年貨”,做大做優年貨“供給端”,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是當下和未來需要認真考慮的事情。在這方面,近年來,備受追捧和歡迎的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文化年貨”就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3.5%。同時,他還說,消費需求有待進一步提振。總體來看,支撐消費持續增長的有利條件較多,如何讓消費者願意、敢於、樂於消費,推動消費持續增長,應該是下一步重點考慮的事情。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