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邊的一次光污染治理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貴州威寧縣人民檢察院關注候鳥棲息環境問題——

溼地邊的一次光污染治理

本報記者 蘇 濱

頂着霧氣,踩着露珠,帶上相機和望遠鏡,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李愛和同事們再次來到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走訪。“來草海越冬的黑頸鶴總數已有2500多隻,候鳥總數超10萬隻。”說起草海保護的實際成效,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趙國平告訴李愛。

與常年巡護的趙國平不同,李愛和同事們從去年開始學習黑頸鶴的相關知識。草海是貴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畢節市、威寧縣兩級檢察院圍繞以黑頸鶴爲代表的鳥類棲息地保護,於去年開展預防性公益訴訟調查。

通過向周邊村民和相關單位瞭解情況,檢察官進一步發現影響黑頸鶴棲息環境的相關問題。在與趙國平等巡護員的多次交談中,檢察官們得知,城市燈光也可能影響黑頸鶴休息。“在草海,黑頸鶴有7個相對固定的夜棲地,地理、植被和人爲干擾是影響黑頸鶴棲息地選擇的關鍵因素。”李愛說。

草海保護區緊鄰威寧縣城,隨着城市發展,縣城部分高層建築外牆裝有不少高亮度夜景燈光,部分施工塔吊安裝了高亮度射燈。調查發現,這些燈光直接照射到黑頸鶴的3個夜棲地,直線距離在1800米至4000米。“考慮到公益訴訟調查的專業性,我們委託專業機構對候鳥夜棲地附近的光照強度進行檢測,結果顯示部分光照強度確實超標。”李愛說。

針對調查實際,畢節市、威寧縣兩級檢察院組織草海黑頸鶴棲息地保護公益訴訟案專家評估諮詢會,邀請相關專家參與評估諮詢。“專家認爲,光污染會改變鳥類的行爲,包括遷徙、覓食和聲音交流,還會影響它們的活動水平和能量消耗。尤其是夜間遷徙的候鳥,受非自然光線誘導,可能會耗盡能量儲備,增加被捕食和致命碰撞的風險。”李愛說。

爲達成共識,威寧縣人民檢察院組織聽證會,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及志願者等擔任聽證員,草海保護區管理委員會、畢節市生態環境局威寧分局等相關單位參加,對光污染等問題進行聽證。最終,聽證員一致同意將光污染納入治理範疇,與參會相關單位達成一致意見。威寧縣人民檢察院制發公益訴訟檢察建議書,督促環保部門履行監管職責。檢察建議發出的第三天,畢節市生態環境局威寧分局向存在光污染的7家單位送達《環境執法通知書》,責令其在黑頸鶴等候鳥遷飛及棲息期間關閉涉案光源。

目前越冬候鳥雖已告別草海,但李愛和公益訴訟團隊的同事們還時不時出現在草海邊,“把問題找準、把監督做實,期待着草海能迎來更多越冬候鳥”。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24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