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史前和夏文化考古,重要進展公佈!

9月13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浙江衢州皇朝墩遺址、江蘇興化草堰港遺址、河南方城八里橋遺址等3項考古最新進展。此次會議聚焦於史前和夏文化重要考古發現。其中,草堰港遺址爲江淮東部地區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八里橋遺址是豫南地區已發現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二里頭文化聚落。

一、浙江省衢州市皇朝墩遺址

皇朝墩遺址位於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早中期聚落遺址,年代距今約9300—800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至2024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系統考古調查發掘,取得重要成果。

皇朝墩遺址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主體包括2處臺地、1條環壕及1處水稻田,遺址周邊還發現古河道、古水塘,以及連接古水塘與聚落環壕之間的水溝等遺蹟。其中1號臺地位於遺址北部,平面呈近圓形,面積約8900平方米。2號臺地位於遺址南部,平面呈不規則形,面積約25000平方米,已發現灰坑、柱洞、灰溝等遺蹟10餘處,出土陶器、石器等遺物百餘件。環壕圍繞2處臺地,周長約900米;通過解剖發掘,確認了臺地及環壕營建於上山文化中期,存在多次修整跡象,至跨湖橋文化時期逐漸廢棄。水稻田位於臺地東側,面積約15000平方米,局部區域發現壟坡和疑似木質遺物殘留的朽痕,出土夾碳陶片。結合光釋光測年結果,判斷水稻田的年代爲上山文化至跨湖橋文化時期。

皇朝墩遺址是目前發現保存最完好的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遺址,揭示了上山文化至跨湖橋文化時期的稻作農業聚落,是長江下游早期稻作農業社會的生動縮影。

二、江蘇省興化市草堰港遺址

草堰港遺址位於江蘇省興化市千垛鎮,是一處新石器時代中期遺址,年代距今約7200—690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22年以來江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京博物院等單位持續開展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草堰港遺址總面積8萬餘平方米,被近2米厚的自然淤積層所覆蓋,特殊的低海拔溼地飽水埋藏環境使得大量有機質遺物得以完好保留。考古發現房址、灰坑、灰溝、水井等遺蹟200餘處。其中,房址分爲木構建築與蘆葦建築兩大類;灰坑集中分佈於發掘區西部,部分用蘆葦蓆鋪底,一定數量的灰坑內填埋有木板或圓木。目前已出土陶、骨、石、木、玉、蚌等各類遺物2800餘件,陶器中釜占主導地位,其次爲罐、鉢;骨器數量衆多、打磨精美,其中鹿角靴形器已出土300多件;木器有鑽木取火器、紡輪、浮漂等,其中鑽木取火器爲目前國內所見最早。動植物遺存極爲豐富,炭化植物遺存以水稻爲主,動物骨骼遺存主要爲家養動物豬和野生動物鹿、獐等。

草堰港遺址爲江淮東部地區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文化面貌新穎、內涵豐富,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填補了江淮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空白。

三、河南省方城縣八里橋遺址

八里橋遺址位於河南省方城縣,是一處二里頭文化的大型環壕聚落遺址,年代爲公元前1700—1600年前後。在“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的支持下,2022年以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八里橋遺址開展系統的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穫。

八里橋遺址現存面積約135萬平方米,勘探表明遺址北、西、南側分佈有壕溝,東部以潘河爲界,時代爲二里頭文化二期至四期。潘河東岸新發現有大面積同期文化遺存。遺址內探明有溝類遺存11條,將遺址南部劃分爲相對完整的5個區域,呈現出“多網格”佈局,目前主要對大型夯土建築區和手工業遺存區進行了發掘。其中,大型夯土建築區面積約4.8萬平方米,1號基址位於一處長方形夯土臺基中部,座北朝南、四周有廊、前有庭院。主體建築南北進深12、東西寬31米,面積372平方米;南側有2處門道,寬1.5米,門道處用碎石子鋪墊。周圍發現有祭祀坑,出土有酒禮器、玉器、綠松石器等遺物。2號基址與1號基址東西並列,形制相似,目前僅揭露出西南角。手工業遺存區發現有牆垣和冶銅相關遺存。牆垣經多次修築,底部有人祭現象,南牆保存較好,目前探明長度約190米;中部發現有大面積灰黑土堆積,出土有銅煉渣與爐壁等冶銅遺存,爲尋找冶銅手工業作坊提供了線索。

八里橋遺址是豫南地區已發現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二里頭文化聚落,該聚落初步揭示的“多網格佈局”和大型夯土建築等重要遺蹟的發現,爲探索夏文化地方城邑聚落形態、社會結構提供了新線索,是夏文化考古工作的重要突破。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笪曦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人民日報客戶端